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聚焦

博物馆不可沦为
校园攀比的政绩工程

  近日发生的“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元建赝品博物馆”风波,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更是在收藏圈炸开了锅。如此匪夷所思的展览究竟是如何举办的?那些所谓的“国宝”是如何通过捐赠环节洗白的?都有哪些专家为此次赝品展镀金评估?大学为何如今屡屡成为“国宝帮”的平台?近年大学赶时髦纷纷成立博物馆为哪般?笔者以为,在这起看似十分荒唐滑稽的事件中,暴露了国内大学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国内大学博物馆存在建馆盲目、手续不全、评估失位几大弊端,不解决这些问题,大学博物馆的乱象今后就还会发生。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所谓的“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的展览非常不靠谱!展品中的铜车马、汉代雁鱼铜灯、唐三彩女俑、元青花大罐等完全就是彻头彻尾的赝品。这类宝贝,笔者都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这种级别的博物馆才能看到的。由个人捐赠品支撑的大学博物馆是不太可能见到这些稀罕物的,这应该是一个文物爱好者和艺术市场参与者的基本常识。这些展品,可谓价值连城,单是展览中的一个元青花人物大罐就价值过亿,笔者在首博的“元青花大展”中,也没看到几个这样的大罐。

  专家为赝品“镀金”保驾护航,在这起赝品展中起了较恶劣的作用。事件曝光后,大家都很诧异,这样“一眼假”的藏品,当初捐献时是如何通过专家的法眼的?2016年1月,吴应骑表示,他将为博物馆捐献300余件收藏的宝贝,“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官方网站曾在2015年12月发文称,当月重庆大学邀请了国内14位博物馆建设及文物专家,就吴应骑拟捐赠的藏品进行评估。希望重庆大学公开这些专家的名单,让藏界见识一下当下伪专家的厉害。

  大学博物馆捐赠品的评估流于形式,也在这起赝品展事件相当明显。根据重庆大学新闻网新闻稿件《重庆大学举行拟建博物馆藏品评估暨文博研究院筹建专家会》显示,在2015年12月26—27日,重庆大学邀请了国内14位博物馆建设及文物专家就吴应骑拟捐赠的藏品进行了评估,来自文物界、学术界的多位专家表示,吴应骑藏品种类齐全,部分藏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学研究价值,拟捐赠藏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价值。专家一致认为,重庆大学以吴应骑教授所捐赠藏品建设重庆大学博物馆及重庆大学文博研究院可行。

  但是,参与评估的14位专家之一、中央美院前党委书记盛杨在10月17日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根本没有在会上看到过他的藏品,没有以专家的身份论证藏品的价值,也没有说过他的藏品怎么好、怎么全、怎么系统这样的话。那场会的主题就是吴应骑要把他收藏的东西捐给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的领导表示欢迎,与会人员也觉得吴应骑捐赠的行为很不错,重庆大学作为工科大学还要搞一个博物馆,也很可贵。”现在事件曝光了,重庆大学的说法与参会专家的说法南辕北辙,到底谁在说谎?看来博物馆捐赠品的评估又流于形式了。

  大学校园建博物馆纳入统计,为大学博物馆的泛滥推波助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新增高等教育学校“博物馆”统计指标。难怪重庆大学这么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也要建立一所博物馆。2017年,重庆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该大学负责人在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表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学校要有博物馆。”原来是这个指挥棒在作怪啊!一个大学不管是否需要,条件是否具备,都创造条件“硬上”,这是一大误区!

  重庆大学博物馆在报备审批以及展览审查上,都没有进行。据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人员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而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规定,国有博物馆的设立应当向馆址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备案。在事件曝光后,目前文物部门已介入调查。从2015年筹备开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重庆大学始终没有报备审批,一个耗资670万元的博物馆项目居然没有报批?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更令笔者感到神奇的是,重庆大学博物馆馆长吴文履恰恰是捐赠人吴应骑的儿子,吴应骑的儿媳则担任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这岂不成了夫妻店了吗?如果是大师的个人纪念馆、美术馆,可以由大师后人主持馆中业务,但一个大学博物馆,捐赠人与管理者的这种直系亲属关系是否恰当合理?不言而喻。重庆大学博物馆作为公办高校,使用的是公共资金,如此安排,毫不避亲,实在让人看不懂。这种人事安排,很难令人相信藏品的真实性,馆方的公正性也令人怀疑,“儿子质疑老子”,外人只能哑然一笑了。

  赝品走进大学博物馆,无疑对大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大学生,毕竟不具有专门的文博知识,他们的文博鉴赏力很大程度上可能来源于自己的母校,这时一个真赝混杂的大学博物馆,就起了很坏的作用,那些貌似国宝的展品,会把他们的眼睛看脏了,给这些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一个错误文博知识的灌输,这些“洗白”“镀金”的赝品,欺骗了学生的真诚。笔者在此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究竟要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知识引导?我们的大学,为何要干如此荒唐透顶的事情?我们的大学,对文物为什么缺乏基本的常识与敬畏之心?

  文物艺术品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博物馆更是一个神圣的场所,并不是某些人家里的“自留地”,可以自导自演,瞒天过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校博物馆是通过收藏、研究和展示人类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及其环境,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并体现各高校自身的主干专业特色或历史特色的公益性机构。依我看,有些大学博物馆事与愿违,既没有达到公共教育的目的,也与学校的专业特色扯不上关系,更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而是沦为某些校园攀比、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

  最后,希望重庆大学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希望有关文物部门给大家一个调查结果,更希望大学不要再盲目兴建博物馆了!国内大学博物馆的乱象还是停一停吧。


美术报 聚焦 00010 博物馆不可沦为
校园攀比的政绩工程
2019-10-26 美术报2019-10-2600010 2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