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格调

为人类未来而设计

面对危机,一个值得持续思考的主题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名著《未来简史》中说:“到了21世纪……对于饥荒、瘟疫和战争……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说这些问题已经得到控制。这是个非常离谱、天真至极甚至麻木不仁的说法。”即使来到新世纪已过去近20年,事实上对于人类而言,贫困、疾病、破坏依然长期存在,对人类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仍然构成巨大的威胁。

  社会和谐:设计的价值

  “设计从本质上可被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我们通过各种非自然存在的方式改造环境,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并赋予生活以意义。”正如评论家约翰·赫斯科特(John Keskett)在《设计,无处不在》一书中认为的那样,既然设计是人类为主动适应生存环境等外部系统而进化形成的新知识结构系统,设计师作为设计的主体,应根据社会不同问题做出具有前瞻性、人性化的设计。

  在当今我国正处在经历社会建构模式的转换以及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之中,社会节奏趋快、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又引发诸多问题亟待面对和解决。这些危机往往潜在于社会中的各处、发生自人民身边,时刻存在威胁民生的可能。诸如公共安全及公共卫生、性别平等与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和政治透明等议题,均显现出在管理和设计上完善和提升的迫切性。

  灾害社会学家凯瑟琳·蒂尔尼(Kathleen Tierney)在《风险的社会根源》一书中便曾将大灾难视为一种常态。这种社会危机感皆源自于人类社会日益受到新危机所威胁,关键设施的故障、不断被侵蚀的机构、政治的对抗以及应对能力的脆弱性,都将会进一步加剧危机爆发的严重程度。当代社会社交关系的日益紧密以及低风险容忍度的特点,更在社会沟通和社会和谐上有着更为现实的要求。只有通过设计才能促进管理的不断进步,从而降低社会危机所引发的危险。

  生态平衡:设计的责任

  在社会和谐之外更为宏大的议题是生态的和谐。1980年,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便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WECD)组织研究团队对全球发展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展开研究,并于1987年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当中提出为了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并不需要损及后代满足其自身的需要。

  设计师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在其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人类生态学和社会变化》中清晰地阐述了人类生态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设计师在保护地球环境的事业当中能够扮演的角色。帕帕奈克认为设计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第三世界人民服务;二是设计应为健康人群服务,同时必须考虑到为残疾人服务;三是设计需要面对地球的有限资源和能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生态资源服务。

  现代社会的发达不但带给了人类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物质生产乃至设计这些物质的人——设计师便有责任为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和谐、针对当中的矛盾之处,以及所引起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要达到这一能够适应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各方因素,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平衡的客观法则,将绿色、环保、节约、可持续的设计观念推导至关键位置并扩展到设计领域的各个层面,才能有效应对今天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问题。

  美好生活:设计的意义

  通过设计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生态平衡的目标,其最终结果是为了人们在追求和获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进步。什么是美好生活?也许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回答。就21世纪初的中国语境来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实现也就从向往和憧憬进入到现实的可能。

  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今天追求和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仅就物质上的发展,在当下仍不足以实现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行为经济学家保罗·多兰(Paul Dolan)在其《设计幸福》一书中,谈论了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至今对幸福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所追求的幸福是合乎良好道德品性的,而且强调人不可能脱离共同体而发展。我们始终处于一个共同体中,唯有这个共同体能够彼此平等和谐、达到普遍的正义。这意味着美好生活并非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超越物质之上对社会平等、共同进步的追求。更何况,当前社会仍有诸多问题亟需面对和因应,譬如当下正经历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考验的跟前,便提醒我们关注健康、安全、管理与设计对人们安居乐业迈向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性。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设计艺术学系副主任)


美术报 格调 00022 为人类未来而设计 2020-02-29 11709459 2 2020年02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