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视角的转变造就经典的诞生
■本报记者 唐永明
一次难得的国庆和中秋合体,让欢乐也加倍。上一次这样的双节一起是2001年,据说下一次将会是2031年。此次国庆和中秋的热烈和祥和,一扫因为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双节过得让人大呼过瘾,堪比春节。从美术的角度来看,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已经介绍得比较多了,这里我们选择了李成民创作的《开国大典·人民万岁》作一番解读,听作者讲解一些创作感受,以此来庆贺我们新中国成立71周年。
又一年国庆到来,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已经71周岁了。人到了这个岁数俗语称为古来稀,而对于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而言,正为青葱岁月,豆蔻年华。
从1952年董希文绘制的《开国大典》,到2009年唐勇力创作的《新中国诞生》,有关表现开国庆典的经典美术作品,在这两个时间段中虽然也有不少反映同样内容的作品出现,但这两件无疑是里程碑性质的作品,是载入新中国美术史册的。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历史变迁的进程,在赞颂祖国的同时,为中国的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美术开启了新的篇章。如何实现油画的民族化,实现中国绘画创新转型,实现中国美术从高原走向高峰等,是新中国美术家不遗余力一直在探索的时代课题。在此基调下,有关国庆主题的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一些崭新的思路与面貌。
“主题性绘画创作要强调一个核心,就是艺术家个人的体验与自己民族或者国家记忆相融合,两者结合得好,作品才更容易出彩。”(何红舟语)
“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承继20世纪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艺术养分,还需要以真挚诚恳、深入现实生活的态度观照与表现社会,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打动人的力作。”诚如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所说,即便是同一题材的美术创作,也需要后来者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演绎,这样才能有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去充实、递补并增色国家的文化殿堂。
李成民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人民万岁》,即是在近阶段有关国庆主题的美术创作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他的突破首先在于视角的转变,在大家都把焦点对准主席台时,他把自己的视角拉成广角,把镜头对准了天安门广场上欢庆新中国成立的人民群众,构思体现了“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的主旨。画面抓住了广场上红旗猎猎、漫天飞舞、人山人海的场景,很好地渲染了欢乐的国庆气氛。我们能从富有动感的人群和节奏感的红旗色块中感受到这个对于新中国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的庄严与伟大。画面看似无主角,却处处是主角,含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这是对现实主义主流美术在创作上的一种创新与突破。
技术处理上,绘画语言的表现性处理手法,也十分贴合展现这样广阔的群众性画面,我们仍然能够从如潮的人群中找到毛主席像,若隐若现,画面的视觉中心还是会落在天安门城楼上,不能不说作者的匠心巧思,这也是美术作品视觉魅力之所在。这件作品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银奖即是对此最好的褒奖。
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国庆题材的美术创作会一直延续下去,那些匠心独具而又符合主题性创作规律的佳作,必将继续在中华文明历史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艺术篇章和文化贡献。在今后一年又一年的国庆到来之际,是否还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