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艺闻

文章导航

赏画中千姿百态,品画外百味人生

  本报杭州讯 记者 俞越 通讯员 李恬怡 3月8日,“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主线精选了75幅契合各小节内涵的浙博馆藏古代女性题材画作,围绕画作,还搭配展出80余件(组)与画面内容相关的古代女性饰品、服饰、生活用品等实物,种类包括瓷器、金银器、铜器、漆器、丝织品等,还特别设置了当代女性艺术家空间,展出施慧、潘汶汛、刘禹君三位不同年龄段女性艺术家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共计展出160余件(组)展品。尽管展览的主题围绕“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开,但本次展览展开一场古典与当代、画里与画外、个人与群体的对话。古今呼应,展现当代“丽人”的才思。

  三个层面,走近“她”的世界

  本次展览分“闺闱风韵”“云幕椒房”“庭院春深”三个单元,根据西湖美术馆三层的展厅格局排布展线,从外在到内在,带领观众逐步走近古代女性的世界。第一单元“闺闱风韵”聚焦古代女性的外在形象。第二单元“云幕椒房”着眼于古代女性的活动空间,分为“丽居静好”和“山水园林”两个板块。第三单元“庭院春深”关注古代女性的多维身份。其中,“逝水流年”板块中三个小节的画作分别展现了古代女性作为才女的琴棋诗画才艺、作为贤妻良母的家庭生活和女红劳动;“闺阁芳菲”板块则精选古代女性画家的作品,探讨她们的精神世界和自我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从图像到实物、从整体到局部、从古代到当代,带给观众生动立体的观展体验。画作和配套的文物有机结合为信息组团,二维图像和三维画作相辅相成,可以让观众对画作上表现的古代女性装扮、器物陈设、生活用品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展览还对《十三女子请业图卷》这一重点展品进行动态展示,该图记录了清代杭州人袁枚在西湖宝石山庄授业的雅集盛会,画中的每位闺秀都凭借才情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观众可以通过动画逐一认识画中的人物。

  多重“盲盒”,等你来打开

  置身于“丽人行”展览空间,观众将被许多融合展览特质的细节设计包围,在欣赏展品、品读故事之余,还可以在这个特别的场域中去发现与对话,感受细节中的余味。场景中还配上了中国美院伍俊专门为本次展览绘制的古代女性人物的立牌,和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黄蓓蓓根据不同板块主旨创作的诗歌。值得一提的是,诗歌的字体并非直接由电脑字体生成,而是由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硕士毕业生黄杨书写。每一处都融入了当代人的理解与情感。

  多馆联合,精彩加倍。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博物院的“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江西省博物馆的“瓷 · 婳——女性主题艺术展”、苏州博物馆的“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湖州博物馆的“美人如画——十九至二十世纪东亚女性人物画艺术展”同步启幕。五馆联动形成一个主展馆加四个分展馆的“1+4”展览模式,并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五馆间“云互动”。各地观众可以跨越疫情的阻隔,通过多媒体屏查看其他博物馆展览的现场画面,浏览各馆展览的展品。

  从2021年“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到2022年“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丽人行”系列展不断深耕内容、探索展览模式。展厅之外,本次展览还通过技术手段带给观众无限延展的知识交互体验。“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的2.0版新增了图像元素主题词检索功能,增加了由浙江广电主持人、“丽人行”001号志愿者龙薇薇配音的语音导览,以及来自13家国内博物馆、5家国外博物馆的400余幅中国古代女性图像。

  浙江省博物馆展厅外的文创展示区还展示了来自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开发的女性主题文创产品,将古代女性生活的元素融入当代生活。

  展览将展至5月8日。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艺闻 00009 赏画中千姿百态,品画外百味人生 2022-03-12 美术报2022-03-1200011 2 2022年03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