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聚焦

在浙派画家刘文西的故乡

文艺工作者共话人民文艺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中提出的这一精神持久激励着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艺术作品竭诚为人民服务。

  5月23日,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美协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共嵊州市委、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暨刘文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研讨会在绍兴嵊州举行。

  与会人员以刘文西的创作切入,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的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深刻理解如何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把中国自主的艺术教育体系打造成为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新时代的“有为之学”。

  《讲话》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历史坐标。在“延安讲话”精神引领下,广大文艺工作者革新文艺机制、健全文艺组织、壮大文艺队伍、繁荣文艺创作,再造中华美学,开辟了中华文艺的新纪元。

  中国美术学院校友、“浙派人物画”第二代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刘文西,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刘文西攀登艺术高峰的不竭动力和精神追求,他始终在人民中寻找艺术之根赖以生存的沃土。刘文西曾说:“画人物一定要待在那里跟人熟悉,像陕北,我待在那里,直观面对人还不行,还要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气质,他的内心世界,所以画人物很复杂。”他的《祖孙四代》《沟里人》《黄土地的主人》等作品,勾勒出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农民肖像。

  在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看来:“刘文西把陕北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画活了,烟雨江南是他艺术的萌发地,黄土高原则是他的场域,长期浸润在西北培养出了他更粗犷的笔触,使他描绘出具有时代美感、别具一格的陕北风情。更重要的是,他一辈子深入生活,在锤炼生活的同时也在锤炼自己,这种艺术方式令人敬畏。”

  中国文联理研室胡一峰认为:“人民既被他画到了画中,也一直挂念在心中,于是,他和他的‘画中人’建立了长期联系。对于刘文西而言,画人民,不仅是画家的道德要求、职业要求,还成为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本质规定性,这确实是艺术的真谛,是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吴作人曾用“半生青山,半生黄土”来形容刘文西的艺术经历。其实,刘文西早已将江南的青山和陕北的黄土凝结成一种共性的乡土情结,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精神、思想与这种深埋于中华儿女心中的乡情熔铸在一起,寄寓在每一幅画面里,映射于每一个形象中。

  文艺为人民,是一条从延安出发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在当下仍具有深刻意义和价值。近年来,浙江文艺工作者在引领文艺队伍、推动创作繁荣等方面,为推进文化浙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省文联深化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持续实施“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汇集前四期创作的100幅精品力作;举办“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百年追梦”浙江美术书法百件力作大展等主题展览近百次;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三万”工程,即万名文艺志愿者走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万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中国美术学院把“以人民为中心”和“以乡土为学院”作为艺术主张和教育方法,深耕中国社会。中国美院师生积极参与国家与浙江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出一批弘扬民族精神、紧贴时代脉搏、富有浙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国美院还在城、乡、市、镇设立“乡土学院”研学基地,形成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社会网络,在全国各地城乡村镇建立起120余个乡土研习基地,先后有8万人次奔赴全国28个省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时代在变,但文艺“为人民”永远不变。浙江省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这一历史时间点上,在刘文西的故乡嵊州举办这场活动,以“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为缘起,回顾历史、重温《讲话》、领会精神、指引前行,浙江文艺工作者将从历史实践中汲取前行力量,创造出更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

  活动现场还向青年文艺工作者发出倡议:厚植人民情怀,做人民艺术工作者;投身人民生活,精品佳作奉献人民;坚持守正创新,传达向上向善能量;时时修身正己,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青年文艺工作者们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扛起建设文化强国、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使命任务,为文艺事业贡献青春,开创新的天地。


美术报 聚焦 00003 文艺工作者共话人民文艺的精神力量 2022-05-28 24280341 2 2022年05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