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能写 雄浑与灵秀兼具
■钱晓芳(杭州)
今年杭州的夏季,酷热难耐,西湖边的荷花却一如既往的开得特别华丽。赵天叶的个展就在西湖边的杭州国画院展出,面朝西湖与西湖零距离的展馆,与门前的西湖仿佛从来就是一体的,一块块垒起的红色砖块见证着西湖的变化与发展;展厅中的作品,与湖中的荷花互为倾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映成趣。
天叶出生于艺术世家,五官精致,长发披肩,文静温婉,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是师生们称道的“别人家的女孩”。她从小生活在美院周边、美院老师们周边,家内家外受到的熏陶自然少不了。她一路从中国美院本科到硕士,毕业后就被杭州国画院录用了。之后,又回母校攻读博士,又到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画画,孜孜以求于她热爱的中国画专业。
我认识天叶是从认识她的作品开始的,那是在一次展览上,我站在一幅精致的花鸟画作品前移不开步,有位老师过来给我介绍说这是我们学校赵天叶同学的作品。那时天叶正在本科学习阶段,创作的作品已相当成熟,清新淡雅的风格特别令人喜欢。这之后我开始关注她,有一次在校园,一位漂亮的女同学迎面走来,礼貌地叫了我一声“老师好”,我问她是哪个学院哪个专业叫什么名字,这才终于让我对天叶及其作品对上了号。之后,不断的有关于她的消息传来,也不断地看到她各个阶段的作品,知道她获得过许多奖,很为她高兴。这次看到她的个展,这么多高质量作品的呈现,特别振奋!可以说,她的创作又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
我以为到目前为止,天叶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博士阶段是其中的分水岭。从本科到硕士,一直是工笔为主的清新淡雅风,有江南女孩的秀气和温馨,相信熟悉天叶的老师和同学都会认可这个评价的,毕竟在这一路风格的创作上她已经相当的稳定了。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她的硕士毕业作品肯定会以这个画风呈现时,她却一改以往画风,创作了墨竹八条屏。如此之快的变化,不仅让熟悉她的师友有点“措手不及”,而且还引起了一些质疑,以为这些作品并非天叶亲手所画。正因为这些不同的声音也更加坚定了她求新求变的决心,坚定了她必须要画出好作品的决心。也许画画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天叶的博士导师是张立辰先生,先生虽早年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但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先生的南北融合之风影响了他的学生。做访问学者时,更是接受了北方的国画教学。因此,天叶从博士阶段的作品开始,渐渐地多了写意的成分、也多了些雄浑之气,显得更加轻松自如了。我想,选择导师、选择深造之地,本身就是她寻求突破寻求变化的体现。
正是这种寻求,带来了天叶创作上的变化。现在,她收放自如,在工笔与写意之间驾轻就熟,能工能写、工笔严谨、意笔大气;她转换自然,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探索有成,既传统又当代,拟古不失自己,出新不忘传承。她用色极为大胆,又很特别,在许多作品中,将中国画的留白赋予了大红大蓝大紫大青,不仅将画面衬托得非常鲜明,还让中国画兼具了传统意味与当代气息,兼容了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灵秀,使得“南方的女孩”更具力量感,也更具视觉冲击力。《无梅有竹竹无朋》,红色的背景很鲜明,白色竹枝很纯洁,只是竹子的上面重重地压上了舞动的灰色,这游龙般的灰色中还有水墨自然形成的隐约可见的纹理,似花似叶似……这是她对于云水意象的表达。《玉碟纷纷落春深》,淡绿色的背景,淡灰色的树干,白色的梅花洒满整个画面,仿佛飘飘洒洒的雪花迎面而来,让白色也变得热情了起来,原来冷色调也可以是温暖的。当然,生在西湖边长在西湖边又工作在西湖边,西湖是天叶作品避不开的主题,西湖的水、西湖的荷、西湖的柳叶、西湖的桃花,不断地成为她作品的主角,仿佛让人们了解西湖、认识西湖是她一种天然的责任。在她的笔下,春天的西湖桃红柳绿,夏天的西湖荷花绽放,秋天的西湖金色亮丽,冬天的西湖清新又凝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表达不同的呈现,这也是近年来天叶不断探索的课题。
天叶还写得一手好字,作品的题跋有楷书,写得工正;有行书,写得自如;还有草书,写得流畅。我以为这与她硕士导师卢勇的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确实,题跋也是作品的一部分,理应引起画家们的重视。天叶的文学修养也是极好的,题跋中的诗句可见一斑。
喜欢天叶,喜欢天叶的作品,喜欢天叶的这种创作状态。天叶正年轻,相信凭着她的天分、凭着她的努力,未来的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