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书法

吴昌硕奖·浙江省第六届篆刻大展开幕

  本报讯 记者 蔡树农 中国篆刻,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浙江,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吴昌硕奖”从首届至今的近二十年间,它清晰地映射出浙江作为篆刻大省和强省,如何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出蓬勃生机。“吴昌硕奖”第六届浙江省篆刻大展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联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宁波天一文化、宁波美术馆、宁波扬帆美术馆、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宁波印社联合承办。10月14日上午展览开幕式与颁奖典礼在宁波美术馆举行。

  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赵雁君,宁波市文联主席、书记杨劲,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文俊等出席,浙江书协副主席、宁波书协主席、浙江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蔡毅主持。浙江书协副秘书长陈峰宣读“吴昌硕奖”第六届浙江省篆刻大展获奖作者名单。优秀作品提名获得者钟国友、沈邱恒、罗超阳、林李阳、倪孔永、蒋温祥、陈一、俞亚琴、孙小东、陈国钦、王光辉,以及优秀奖获得者徐文康、张华飚、臧施蓓、费胤斌、刘易思、林立、庞嘉奇、费春祥、张明,吴昌硕奖获得者冯立分别上台领奖。杨劲、赵雁君先后致词,赵雁君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颁奖结束参观展览后,扬帆美术馆学术报告厅特邀刘恒评述《浙江篆刻现状与未来发展》,他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当日下午,丛文俊也在此深入浅出做了《古文字与篆刻书法关系》的讲座,受到学员与观众的追捧。

  作为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专项篆刻艺术大展,“吴昌硕奖”浙江省篆刻艺术大展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透过历届全国篆刻大展,来仔细反观浙江篆刻,无论是参展作者的人数和作品质量,都明显地站在了全国前列。因此,可以说作为举办者、组织者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一直利用这个良好的展览平台,稳稳地把控、引领浙江篆刻朝着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前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提倡“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四重原则,对引领和推动浙江篆刻建设高原,再攀高峰,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与往届所不同是,本届篆刻大展亮点纷呈:

  一是投稿作者与作品创下历史新高。本届篆刻大展,共收到投稿作品560件,其中杭州160件、宁波103件、温州74件、湖州22件、嘉兴32件、绍兴42件、金华39件、衢州11件、台州29件、丽水32件、舟山8件、无效作品5件。对比以往投稿都在三百来件的情况来看,“吴昌硕奖”浙江省篆刻大展已经得到了广大篆刻作者认可,故而认真参与,踊跃投稿。就一些全国性的篆刻大展,其投稿件数也大多在二三千件左右,而浙江一省的篆刻作者基数,就占据了近四分之一强,这也许就是浙江省书协“四重原则”下的“重基础”所带来的真实情况反馈。

  二是区域重镇优势进一步加强。浙江篆刻向来就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从历史文化的底蕴来说,凡是经济文化建设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篆刻艺术的发展也相对较为集中,也发展更快,这或许是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或品牌效应相互影响所导致的结果。像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等地,作者人数都远超其它地区,形成了集群突破、重中之重的团体优势。

  三是参展作者年轻化。随着书法篆刻艺术发展日趋自由与多元,老作者出于各种原因,不再热衷于投稿了,俗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艺术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入更新鲜的血液。为此,浙江省书协进行了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如连续十来年举办“篆刻研修班”,设立“新峰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为浙江的篆刻后备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近年来浙江各地篆刻社团机构与日俱增,篆刻爱好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浙江篆刻”得以可持续发展。

  四是作品风格更多样化。浙江篆刻一直保持着特有的重渊源、重传统的地域印风特色,但同时却不因循守旧,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吴昌硕奖”浙江省第六届篆刻大展参展的作品,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与个性风貌,基本反映出了浙江省当下篆刻的创作实力和风格特征。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浙派篆刻鼻祖丁敬的这首著名论印诗,正是今天浙江印坛的真实写照。


美术报 书法 00010 吴昌硕奖·浙江省第六届篆刻大展开幕 2022-10-22 24944118 2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