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聚焦

感通人民之心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振奋人心,用单独一个章节对文化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艺术创作、文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第十一次文代会、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为代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是推进中国文化繁荣发展最为重要、最为强大的动力。系列讲话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指出了当代文艺创作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明确了需要倡导的精神方向,激发起整个文艺界的蓬勃创作力量,带来了一系列新气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勾画出一幅未来文化自信自强的宏大蓝图。在这样震古烁今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起更具文化高度与影响力的文化旗帜——“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中国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创作作为艺术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面向时代的大生活、面向自然、面向传统,推动中国艺术创作持续地向着本土性、民族性的自强自信标准的深刻转向。

  新时代新征程开启了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中国文化和文艺也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作为文化教育工作者,我所理解的中国精神有四点:一是中国精神既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盲目的排外,应该是既包括了源远流长的伟大的中国文化传统,也包含了今天仍然在本土上生长着的创新之力、创生之力。中国精神不等同于中国的传统性,而应该把这种传统性重新置回生活和时代的场景中,扎根于生动的、感性的大地,进而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激浪中磨砺先锋,完成创造性转化。二是中国精神不仅活在传统中,更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中国今天火热的建设、中国当代的沃土当中焕发新的活力。三是中国精神不仅活在可见的中国现象中,更活在不可见的深处。四是中国精神不仅活在一己的感受中,更活在共同的集体经验和历史记忆中。让中国传统精神活在今天,让其中既有中国原创的东西,又有我们这个时代新的东西,完成他的时代性转化以及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的塑造。

  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之路,我们既感光荣,又受鞭策。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在当代语境中激发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活力,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把优秀传统活化到今天、传递给未来,回馈给世界、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和学术高峰。


美术报 聚焦 00005 感通人民之心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 2022-10-22 美术报2022-10-2200006 2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