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境界与气质品格
——张谷旻谈写生中不止于探索笔墨语言
■本报记者 厉亦平 见习记者 施涵予
秋风催开桂子,黄云染得满城香。值此时候,张谷旻于杭州湘湖精舍办写生画展,展出近年写生作品,共40余幅,并名为“林泉逸兴”,其语出郭河阳句:“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君子爱山水,友林泉,于此内可处、可乐、可适、可亲也,林泉乃君子之一情节。本次展览全面地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游历写生的轨迹,作品都源于艺术家感悟自然下,思与景的融合,是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习画,既要师古人、又要师造化。通过学习名家、临摹经典,可以吸取传统的精华,但这些终归还不是自己的语言。因此写生意义重大,写生是要到生活中去,自己在观察与创作中体悟,将书上学到的内容与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物象进行对照,才能理解如何在现实中创作与表达。毋庸置疑,写生是张谷旻艺术创作与教研中十分重视的形式。他习画始于探古,随老师遍习历代经典,持守传统的画学正脉;传承古法的同时,始终探寻属于他自己的笔墨语言。在他看来,探索笔墨语言的重要途径就是写生,即古人所谓“师造化”。
中国山水画历来强调师造化。相比西方写生强调物象表现,中国画的写生更加注重画者的主观之情。张谷旻认为,写生起到的作用不单单是搜集素材与获取灵感,而是要沉浸于自然之中,以心灵感悟,用主观感受表达自然物象,通过自身的笔墨语言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自我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写生并非为对一树一石、一砖一瓦的具体刻画,而应当找其特性而后悟,直写其精神与气质,方可能气质巨盛。其所表露的也是画家的审美、气质、品格、学养、性情与独特的意境表现和笔墨语言。于此处讲,写生亦可谓是一种对景创作,有情景物我交融之意。
世间规律与自然雄奇了然于胸
张谷旻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师法造化,搜妙探幽几十载,写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早年间他开启西部新题材的山水画创作,拓荒似地拓展探索着表现语言和意境。之后带着对笔墨的思考再次着眼于江南山水,寻找对语言图式的另类表现,欲将传统笔墨运用于当代之中。饱游饫看中他逐步领略自然之真,世间规律与自然雄奇了然于胸。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耕耘下,虽师古人但未被笔墨奴役,虽强调写生但未被形象束缚,可见在“劳形”的汗水背后付出了更多“劳心”的心血,可谓在“形而下”技法与“形而上”哲学思考完美的结合。一路以来的收获相互连通,积聚能量,辛勤耕耘终将绽放,他凭借热血与灵气才情,尽展智慧,迁想妙得,挥洒胸中逸气,为自然图真、彰显江南文脉的深厚广博。张谷旻笔下的自然、淡泊、闲和严静,皆向世人彰示着他的才气与审美品格。
写生的经历不仅提升其艺术造诣,也影响了其人生态度。上世纪80年代张谷旻第一次去西部写生的三个月,对他产生了深深的震撼。从秀丽丰润的江南一路北上,经四川、陕北,最远抵达新疆戈壁滩,荒凉广漠的环境也敲开了他内心深处从未有过的感受。“以前画画只会考虑题材和方法,这次写生后,开始思考更多深层次的,有关人生、命运的事情。”此后他又多次赴西部写生,在创作时全身心投入、殚精竭虑,而这批作品当时在全国颇有影响。由此可见,写生不仅仅是画面创作,还是调用全部感官与心灵的过程;不单是画家表达内心的途径,也塑造着画家自身的品格。
在对林泉山川的描绘中,张谷旻逐渐形成独特的写生观。他认为写生的对象并不是最重要的,画者自身的审美境界和表现语言才是关键。写生不是“到此一游”式的打卡,同样的风景,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心性与情感流露,笔墨语言也随之变化。张谷旻每年都带学生去杭州西湖,湖光山色年年相似,而创作者要在画面中体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境界表现,实为不易。因此写生能够解决绘画本体的问题。在创作中,他有意识地加强不同的语言表现。他曾多次去往苏州,尝试用多样的手法描绘风景园林,几幅描绘狮子林的作品,取景类同而风格各异,尤其线条表现的差异颇具新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薛永年认为,张谷旻继承了20世纪的写生传统,但更注重笔情墨趣,有意识地在写生中提炼笔墨。他自觉解决笔墨与景象、感受的结合问题,从刻画对象的笔墨转向在写生中传达自己气质、学养和独特内心感受的笔墨。他在深入自然中,以传统笔墨皴擦表达今时今境,笔笔皆有古义,但皆从生活体悟中得来,所以能与时代精神相接。达到了师古人、师造化再到图真创作的完美融合。
他善于处理作品中的诸多矛盾,其作品既清灵秀润,又能浑厚苍劲、气象高阔;画面繁密而不拥塞,透露出寂静空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郎绍君认为他的画结景严密,画法精致而淡雅,含倪云林之清逸而无其孤峭,近王蒙之毛厚而无其繁密。在山水写生(或写生性创作)中能如此自如地运用传统笔墨进行写生,是对现代中国画写生的一个超越。
为往圣继绝学,为传统增高阔
张谷旻既是杰出的当代山水画家,也是成功的教育者。他不仅与古人、造化为徒,也与后学为师。中国美院的教学大纲重视传统,但传统并非完全复古,而是在继承古意的同时,到生活中去把握当代气息。在教学中,在强化学生笔墨基本功的同时,尊重学生特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寻适合自己的笔墨语言。他认为教学应分阶段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首要之事还是能力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就鼓励他们更多地发挥个性,表达自我意识。
在“为往圣继绝学、为传统增高阔”的国美之路上,含道必授、薪火相承,张谷旻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其学生们以坚实的艺术功底崛起于侪辈,成绩斐然,不仅是教学和研创单位中的进取者,在未来也将成为中国画坛中的中坚力量。在学生们眼中,他是宽厚的长者、严厉的教师,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与同事们一道,踵先师、昭后学,教化从容,使得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传承始终弦歌不绝,高峰巍然。
张谷旻于2018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正如颁奖词所言:“他从学院派的角度彰显了江南文脉的深厚广博,诠释与践履了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相和同契的人文水墨品质。这位学者型画家的行与知,一如他笔下的林泉一般气韵高致,不贵五彩、儒雅深秀。”
他注重师法造化,在对境写生中搜妙创真;他执着于笔墨实验,画面上水晕墨章、氤氲冥漠。他挥写出山水画的诗性品格与意境,以苍润淋漓的笔墨创造出独特的风格面貌。他希望自己是这样的“学院派”:兼容文人画与院体画的优点,既有传统文人的审美和胸怀,重视自我心性的表达抒发,同时又具备院体严谨而理性的笔墨表现技巧。张谷旻的为人、为学、为艺的品格,一如他笔下山水一般有浩然正气,以此在艺术道路、人生道路上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