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来到乌镇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施涵予 5月20日-8月20日,由木心美术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鲁迅来到乌镇”特展,共展出来自北京鲁迅博物馆的珍贵馆藏文物44件(组),包括鲁迅先生收藏的各国版画、插图、汉画像拓片,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手稿及早期出版物等。这是木心美术馆第一次邀请鲁迅先生到乌镇正式“做客”。
木心终生爱敬鲁迅,不断不断想念他,谈起他,在纽约的文学讲席和晚年遗稿中,随处留下语及鲁迅的段落。2006年归来乌镇,木心唯一发表于报端的稿件是《鲁迅祭》,那是他的夙愿,也是他暮年写作中最后一篇完整的散文。
相较京沪、广州、厦门、绍兴的鲁迅纪念馆陈列,这是一场小型而亲切的特展,亮点是在鲁迅收藏的画,因木心是位画家,而“五四”那代先驱,以鲁迅对美术的眷爱与博识,并世无第二人。鲁迅购藏的汉画像石拓本,计六千二百余枚,欧洲与中国的原拓版画,则逾四千多幅。其中,我们舍去通常备选的珂勒惠支与比亚兹莱,而聚焦尚未被重视的其它作品,藉此以现代美术史范围,见证鲁迅异乎寻常的眼界。他不仅瞩目于当时苏联人绘制的文学插图,还搜罗刚在欧洲兴起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等,90年前的欧洲,现代版画尚属留待争议的新生事物,鲁迅已经热心购藏,并以之化育了第一代中国木刻家。与鲁迅无可争议的文学影响相比较,他生前何以格外看重视觉艺术,是有待进一步探知的命题——倡导美育的蔡元培,旅德期间曾买过十余枚立体派纸本作品,日后全数散失——而鲁迅之后,直到今天,再没有哪位中国文学家有过相似的艺术情结和美学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