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秘密
何巧琪
青铜器的秘密
■何巧琪
Bronzes
课案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展示同比例的青铜爵复制品实物,让学生猜这是什么?
2.教师揭晓答案。并引出三个问题(不同的青铜器物在古代是什么用途?它身上的纹饰藏着哪些秘密?铸刻的文字又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一起去博物馆探究《青铜食器和酒器》。
设计意图:实物导入,比较直观,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下面学生合作探究做铺垫,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一)感知青铜器,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任务单引导,教师分配探究任务,从青铜器的器型、纹饰、铭文让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交流。
(二)深入青铜器,学生交流成果
1.器型探究——看功能知器型,感受青铜器造型美。
①“这些青铜器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②介绍父辛爵和后母戊鼎的功能与器型。
③介绍不同等级官吏使用鼎和簋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面两个青铜器的鉴赏,了解器型体现功能,了解青铜器背后隐藏的“礼制”社会的缩影。
2.纹饰探究——观纹饰品工艺,感受纹饰精致美。
①“青铜器身上的纹饰有什么秘密?”
②学生介绍利簋和莲鹤方壶上的纹饰和铸造工艺及朝代。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面两个青铜器的鉴赏,感受纹饰的精美和铸造工艺的精湛。
3.铭文探究——赏铭文解历史,感受铭文的典雅美。
①“青铜器铭文背后有什么故事?”
②学生介绍利簋身上铭文的内容、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介绍父辛爵柱上的铭文。
③学生了解莲鹤方壶上是没有铭文。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个青铜器的鉴赏,了解铭文的历史意义,感受铭文的典雅之美及其文化内涵。
4.学生闯关抢答:巩固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提升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用蓝绿色水彩笔把青铜纹样补充完成,并派代表介绍这些青铜文物。
2.向学生介绍青铜器不仅包括食器和酒器还有水器、乐器和兵器。
3.观看兵器视频,了解青铜器最初的颜色。
4.情感共鸣,发表感想。让学生作为一名小小讲解员,把今天的青铜器知识分享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青铜时代人们的伟大智慧,高超的艺术水平。产生热爱艺术瑰宝和传承文化的共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学习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更多的种类,通过播放兵器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青铜器最初的颜色,学生的好奇心达到高潮,同时激发学生对古老文化的热爱、保护和传承之情。
课程背景
课程类型:小学美术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
背景简介
中国的青铜时代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2世纪,前后长达2000多年。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继彩陶工艺后,又一辉煌的工艺美术创造。通过教材中的“小知识”、“讨论角”、“说一说”、“学习建议”帮助学生了解青铜器,热爱青铜器精湛的铸造工艺、高超的艺术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
青铜器曾经是等级森严制度的产物,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并未有过与青铜器的接触。所以我从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吃和喝(青铜食器和酒器)角度来展开对青铜器的探究。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认识青铜器和和探究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商周和春秋的四件青铜器欣赏方法的学习,学会欣赏评述其他青铜器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青铜器的知识,欣赏青铜器的造型美。
2、技能目标: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欣赏青铜器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青铜器的探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
4、教学重点:了解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知道欣赏青铜器的方法。
5、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特征。
6、课前准备:课件、实物——青铜爵(同比例大小的复制品)、手绘青铜器作品,KT板制作的青铜器等。
7、学生:小组合作。
课程小结:美术欣赏课以落实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两个艺术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美术文化,解决基本问题,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老文明,为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贡献力量。
(作者供职于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