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视点

争议意料之外
严谨意料之中

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
评选过程纪实

  在第二届美术报艺术节开幕前夕,12月2日下午,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专家组评选在浙江国际大酒店举行。

  “程序已经公开,程序必须公正。”这是评选活动办公室负责人向专家组评委的拜托。

  本届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的专家评委由《美术》杂志社、《美术观察》杂志社、《中国文化报》、《青年文学》杂志社和《美术报》负责人以及部分省级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的秘书长组成。  

  去年美术报举办的首届年度人物评选,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第二届年度人物评选,秉承了首届评选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宗旨。根据评选流程,本次年度人物评选先行通过读者推荐和自荐,“海选”产生了20位候选人,尔后是书面投票和网络点击投票阶段,最后是专家小组评审阶段。评选结果由三部分综合统计得出,书面投票占40%,网络点击占20%,专家意见占40%。

  “美术报的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性的活动,受到艺术界和读者网民的关注,公开已经形成,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呢?”美术报负责人向评委们介绍了本次评选的两大关键词:创新和责任。创新,指的是美术理论和美术作品两方面的创新,这也是首届和本次评选活动的“硬杠子”。责任,即要求年度人物能尽自己之力服务社会,表现出社会责任,为中国美术发展、大众文化艺术生活做出推动性贡献。这两项要求得到了各位评委的一致赞同,体现了评选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随后,在对20位候选人的相关信息和上榜理由一一作了介绍后,评审小组采取“先议后投票的方式”,评选正式进入评审阶段。

  商议过程中,8位评审探讨热烈,而在两个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异议。比如,本次20位候选人里,有多位是全国重大题材作品展览以及全国美展上的获奖人,他们都是凭借各自的作品而被选上的,如李节平、赵培智、曹春生等。“所谓年度人物,要有厚度,是这个人艺术修养、创作成就以及社会责任的综合考虑。一件作品可能是很好,可以一下子崭露头角,但要够着年度人物,似乎还不够有说服力。”在评议的开始就有评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部分评委认为,选上的人物必须要体现出他的思想和经历,这个人的经历不是一般人所有的,这与他的艺术创作是紧密相连的。仅凭一幅画,角度不够广阔,太单薄了。

  不过,也有评委认为,“年度人物”要体现“年度”一词,还得靠作品来说话。比如李节平的油画作品《小夫妻》,在今年的全国美展上获得了广泛好评。“年度人物,其实是关注当下。一幅作品不在于画得好不好,而在于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关于李节平和《小夫妻》的入选,《青年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张瑞田很看好:“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认为这幅画恰恰是反映了物质丰富的大时代,劳动者的失落和迷茫,对当下有很大的寓言作用。”

  而另一个异议,便是对于选出来十位的年度人物,是否要考虑门类、画种的平衡。《美术观察》副主编赵权利认为,版块的划分并不重要,“最后只有10个人,不可能包括美术界的方方面面。”他提出,如果要做到‘平均分配’,那就体现不了公正性。“如果这个领域里的第一位还比不上另一个领域里的第三名,那么这个领域宁可空缺。”

  于是,大家在交流了彼此的理解和意见之后,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开始进入无记名投票阶段。经过投票,再根据读者、网络以及专家票数的最终计算,产生了10位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


美术报 视点 00004 争议意料之外
严谨意料之中
本报记者 马黎 2009-12-05 48256DEA008181F548257681003316AB[] 2 2009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