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视点

2拙格之难于辨析
——来自大众赏鉴的困惑

  一般的读者对于中国画笔墨造诣精深的大家,往往会不理解其后期的笔墨境界已臻于炉火纯青之拙辣(其实是大巧若拙),反倒认为其晚年雄肆之作不如其早年婉秀之作。如在画史上,沈周早晚期有“细沈”、“粗沈”之分,其实“粗沈”才是他更为本色的风格,但有不少人偏偏更喜欢他早年并不很成熟的“细沈”。石涛、黄宾虹和陆俨少早晚期的风格演变,其实也同样存在由 “细”到“粗”的变化,我把这称之为笔墨的“写意化历程”,这是训练有素的中国画家,其笔墨修炼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可是偏偏有不少人,甚至也包括一些专业人士,往往更为喜欢石涛、黄宾虹和陆俨少早年的相对较为工细的作品,而对其粗服乱头之作则在情感接受方面难免抱有疙瘩。这也不仅仅因为其早年之作留传较少而以稀为贵。像李可染,其于20世纪50年代的山水画,笔墨修练明显的不如晚年精粹,但题材面目则比晚年更多更广,有不少人也更喜爱其早年之作。

  此外还有一个令人困惑之处,那便是对于石涛、黄宾虹和陆俨少来说,竟然会有人喜爱其师承者甚于老师这样的现象。如张大千之临仿石涛,就有不少人竟然觉得他仿的比真石涛更讨人喜欢。李可染曾师从黄宾虹,宋文治曾师从陆俨少,而喜欢李可染和宋文治的实际人数,恐怕也远胜于他们的老师,当然李可染与黄宾虹迄今犹存的画价差距就更不用说了。这种评判的倒置,若是为师承者的张大千、李可染和宋文治有知,恐怕也是要哭笑不得的。

  我们若是作比较观察,就会发现,李可染和宋文治皆受西画因素的影响较重,他们的造型和用笔相对而言皆偏于巧,而黄宾虹和陆俨少虽不能说绝不受西画影响,但其用笔拙重,不拘形似,脱略形迹,寓巧于拙,当是二人画风异于其学生辈的共同处。黄宾虹和陆俨少的山水画,既有厚实的传统基因,又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就好比是醇度极高的酒,一般人品尝起来可能会觉得太辣了些。而李可染和宋文治之有取于黄和陆,皆加进了西画因素和自己的颖悟,就好比是把原来醇度极高的酒进行了适度的勾兑,一般人品尝起来会觉得不太辣,很对口味。虽然一般的读者往往难于欣赏黄、陆而易于欣赏李、宋,但毕竟很多人知道美酒是由醇酒勾兑而成,因之李和宋之引人注目,对于人们进而认识黄宾虹和陆俨少,毕竟也有着启示的作用。

  有些现代读者对于黄宾虹和陆俨少,在审美心态上或多或少抱着拒斥的心理,这除了西画视觉因素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之外,当然也与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审美观念日趋于衰微有关。

  从中国绘画史的发展来看,以往宋元画风的变化,是从谨严的院画向着潇洒的文人画转换,至元明清,文人画甚至占据了画坛的统治地位。及至近现代,随着文人画的衰弱,原来中国画从谨严向潇洒的转换,竟又被倒了过来。尤其到了上世纪50年代,传统文人画已被堵塞了玩潇洒的出路,又由于近现代西方式学院派教育的巨大影响,当时在美术学院中由徐悲鸿发展到新浙派的人物画,和执美院教育之牛耳的潘天寿的花鸟画,以及对新山水画教育影响颇大的李可染,在人物、花鸟和山水三个主要画科上,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都趋向于学院派的谨严风格。这种学院派的谨严风格,以“意笔工写”为其明显特点,它适宜运用于美术教学,也较适宜于用来制作大画,较容易通过教学而被学生接受。由于老画家在当时个人卖画的生计已几乎断绝,参与美术教育和为宾馆作大幅布置画,成为他们服务社会的唯一手段。且不说潘天寿和李可染,就连一向追求笔墨潇洒的傅抱石,也无法摆脱这一时风的影响。在当时的风气以及布置需求的影响之下,近现代的中国画在向“匠”意识明显的回归。这种“匠”的意识,又通过美术学院的教育,其影响被成倍地放大;其间又加上“文革”之劫,使得钱松喦、李可染等名家作画的心态更为恭谨,而民间在野的文人写意一派经过洗劫,则更趋于凋零衰微。正是在这种境况的延续作用之下,便导致了迄今批判文人画(尤其是写意画),推崇“新院体”,工笔画风行于天下,致使当今学院派中国画风气与传统书画市场嗜好相脱节的现状。

  在最高的传统中国画的画格品评中,拙辣无疑要高于工巧。从表面上来看,工巧之作似乎显得谨严,而拙辣之作则显率易,但其实拙辣之作与粗野杂乱之作所显示的率易有本质的不同,其实那是作者“历尽一切境界”之后才达到的简率。黄宾虹的山水画虽以繁见胜,但其笔意却是简率的,这种看似率易的简率,却会被误读为容易。这样,在一般读者的眼中,“拙辣”与“工巧”的品位竟来了个颠倒,工巧反而变得高于拙辣了。有些制假牟利者也认为拙辣之作率易而容易仿造,工巧之作严谨反倒难混,由此便造成了艺术市场中黄宾虹和陆俨少的赝品特多,乃至于赝品中增添了原作中所不存在的一些工巧做作乃至甜媚的成份,竟不但不被认为是可藉以辨假的一个狐狸尾巴,反倒更被无知者视为“精品”而哄抬出高价!

  一位中国画家修练的功夫火候,往往是上得一层楼,才能见得一层境界。对于中国画的鉴赏,恐怕也存在着功夫火候的问题。看来,在书画艺术市场,对于黄宾虹和陆俨少晚年拙辣之作的辨识和打假,今后还会有一段很艰难的路要走。

  2

  拙格之难于辨析

  ——来自大众赏鉴的困惑


美术报 视点 00004 2拙格之难于辨析
——来自大众赏鉴的困惑
2014-09-06 美术报2014-09-0600021;美术报2014-09-0600016;美术报2014-09-0600019 2 2014年09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