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聚焦

依托前沿问题,加强产业协同的创新设计研究

  ◎张凌浩(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依托前沿问题,加强产业协同的创新设计研究

  我国设计学博士培养一方面和国际前沿接轨,另一方面也在围绕服务民生、赋能产业的探索与创作中形成新的引领性专业博士研究,并上升到重要的国家创新战略。同时,我国设计学博士培养经历了西方设计学博士培养的种种危机,例如跨学科合作中设计研究范式模糊、学术训练与创作实践的思维冲突、就业多元化中的能力缺陷等等,西方其实也有类似的困惑。因此,设计专业博士的培养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探索。

  第一,积极面向前沿问题研究作为重要探索。1998年在美国举行的首届“设计博士教育”会议上,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 Buchanan)教授就指出设计博士不应该“以细化特定专业知识”为目标,而是能够“基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反思,从先前学习的任何领域收集资源以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从而创造新的知识体系”。目前很多发展比较早的大学都围绕重要的经济环境社会议题,包括产业命题、产业重大项目,来进行设计专业博士的培养。我们一般做两种研究,一是侧重经典研究的属性,二是专注于以设计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属性,包括设计方法、步骤、设计的结果,有点类似于工科,通过实验,通过研究成果、应用成果,所以这方面的实践研究目前正在大量上升。另一种学术观点中也谈到这个问题,它把设计研究分为三大类:一是以设计作为对象的研究;二是设计实践式的研究,以设计的案例实践作为研究方式,即我们今天讲的专业博士研究,以实践作为一种研究的范式、方法以及知识的产出路径;三是为设计而做的研究,这是大的设计学科的整体知识研究。可见,通过设计实践的研究作为另外一种重要的知识生成方式,同等重要。

  设计博士的培养应当兼顾设计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共同发展,具备综合能力的多面手。从学科培养的反思来讲,无论是艺术学科,还是设计学科,在进行知识细分的过程当中,我们要避免纸上谈兵。伊尔波·科斯基宁(Ilpo Koskinen)教授认为未来的设计教师需要设计技能以指导学生实践,而保持这些技能水准的一种方法是将设计实践贯通于先前的博士训练中。

  设计博士应当培养学科本体知识的发展者。西方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亦是学科特色的探索之旅,历经了三波设计思潮:1960年代以包豪斯现代理性主义等为起源的“第一代设计方法运动”;1970年代,教育学家唐纳德·舍恩提出寻找隐含在艺术、直觉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当前的第三波浪潮中,设计被认为一方面坚持发展设计自身的学科文化,但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忽视其他文化,将两者交叉称为“设计师特有的认知方式”(奈杰尔·克罗斯)。如何在新工科、新文课等视野下培养出设计学科本体知识的发展者,以捍卫设计学科特性是新的挑战。

  第二,依托国家研发平台与产业项目实践进行设计博士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国家研发平台探索前沿问题。面向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前沿问题是设计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参与国家或产业研发平台或重要企业科研是设计博士探索前沿问题的有效方式,可以确保研究课题的先进性与研究资源的充分性。这种项目是协调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而形成的跨学科研究共同体, 依据不同研究主题下分多个工作团队,协同配合推动项目的计划、实施与评估,有利于专业博士培养。

  通过协同共创培养可迁移技能。该模式下的设计博士研究本质是博士生参与多学科协同共创,是培养可迁移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些可迁移技能的范畴覆盖研究、职业发展、数字信息、沟通、认知、人际交往、教学与指导、企业、移动等领域。例如对人居社区、人居建筑进行研究,那必然要和各个方面的专家进行协同,就会培养创造一些多元化的“软技能”。

  反思性设计实践创造设计学本体知识。参与国家或产业研发平台项目实践的设计博士培养旨在创造对学界与业界具有实际影响的设计学科本体知识,彰显学科特色并促进学科发展。设计是以实践为驱动的学科,项目实践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或研究工具。近20年来,“通过设计实践而研究”的范式在英、美、荷与北欧国家的设计博士项目中得到应用与发展, 逐渐被学界认为是设计学特有的研究范式,产出其他学科无法生成的设计学本体知识。


美术报 聚焦 00006 依托前沿问题,加强产业协同的创新设计研究 2023-11-18 美术报2023-11-1800008 2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