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评论
3  4  
PDF 版
· 笔墨玲珑 写奇石
· 艺术与技术
· 女子有才也是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女子有才也是德
——说说高逸仙其人其画 □盛欣夫
  高逸仙,如同她的名字,有高逸之气,有丈夫之慨,有豪爽之性,有大度之胸,有如椽之笔,这可使男人们也难以望其项背。

  她刚过而立,然画历丰厚。初学乡贤刘雪樵、沈伯鸿、袁道厚等,继尔入钱君匋门下。然程十发、柯文辉等前辈们为其指点、评析乃至批画、题识不知其数。去年,又入花鸟画家何水法门中,通过一年的“高研班”学习,得益匪浅。逸仙在漫长的求学路上,潜移默化,不断顿悟,使其笔墨不断老练,胆识不断壮大,色彩不断丰富,线条不断浑厚,章法不落俗套。对传统的把握,对今人的汲取,已建立自己的立场。对藤蔓线条的轻重、粗细、干湿之变化,对茎叶、花卉的赋色浓淡之深浅都能驾轻车就熟路地出入自如。时实时虚,时快时慢;时儿泼墨重彩;时儿空灵虚幻;时儿老树枯藤;时儿飞蝶弄春。把古人与今人的巧、拙之笔法,情、趣之意境,传达于纸上,这就是她的成功之处。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除了天赋、勤奋,还要抵御社会的各种诱惑:比如名与利。对这些,高逸仙还是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现在这画坛,风气不是很正,审美有些扭曲。若要参加一次全国展,那若比登天。一要投其评委所好,二要符合当今潮流,三要有感动“上帝”之精神等等。若不信,我们可以纵观历届美展,凡细工夫,满构图的遍地皆是,光细比真,无限重复,这也许就是评委们的审美观,也许是当今的时尚。若要这样,就无需传统,无需笔法、墨法、章法。换言之,如花上半年时间,也足能感动这些人。然高逸仙并没有这样做,搞艺术并不一定要讨好这些人。与其跟着这些无聊的重复受累,不如痛快地画自己想画的。师古人,师今人,师传统,师造化。从中寻找自己,练造自己,古为今用,人为我用,只有这样才能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才是中国画之正源,才不失中国文化之内涵。高逸仙深知这一点,所以她能坚守阵地,坚持着她的笔法、墨法、章法,从而寻找发展的途径,这足见其精神。

  当今,没有钱的画家不是“好画家”,这几乎成了定理,所以画家们一夜之间变成了商人:都去抢滩、炒作、哄抬,拍卖场成了淘金滩,暗箱操作,瞎吹乱捧,看谁淘的金多,谁就是大画家。反之,你的画就不值钱。在如此热潮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金钱所动,那要修练一定的功夫才行,然高逸仙做到了这一点。她稳坐而不被所惑,这是难能可贵的。也许是艺术的诱惑力更大,因为真正的艺术家有其艺术之良知,艺术并不是以金钱所能衡量的,不然的话,梵高怎么会如此穷困潦倒呢。再说,浊流总能过去,画坛总有澄清的日子,我们一起期待!

  一位画家,要做到如上两点有难度,然亦应该做到,这是品格。作为画家,画好画是自己的本职,至于市场,那是商人的事,人的精力有限,顾此失彼,就得不偿失。逸仙是个明白人,她坚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在继承中有所创新,这才是自己的目标。她请教名师,解读古法,师法自然,为的是把中国画继承发展下去,不要让其在这一代褪色、淡化,或变成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混血儿。

  望高逸仙,一如既往,守住传统,有所创新。中国画必将感动世人,中国的文化必将重振世界文明,担当起传承的,也许就靠着默默的穷画家们!

  2005年11月25日于甬上盛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