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郑燮(板桥)是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丰富生活经历,为其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奠定扎实高厚的基础。其创作的兰竹石曾是洛阳纸贵,以后亦一直为人所追捧。他的作品有一个很好的审美切入点,即雅俗共赏,故历来能被平民及文人士夫阶层所共赏共容。
郑板桥主张“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在其作品中,最具创意、最具艺术价值的,倒不是兰竹部分,而是其作品中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画石艺术。而《玲珑奇石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郑板桥所绘之石很少是柔曲圆润的太湖石,而是雄浑朴茂、秀峭崚磳的黄石,突出了奇石的雄与秀。其画石主要宗法于宋人米芾、元代倪瓒和清代万个,而又自出机杼。如此幅《玲珑奇石图》(选自2005年12月17日西泠印社秋拍作品集第731号作品),作品为独立成幅之石,由数峰顶天立地之柱石构成,以显雄强气势,赋予了中国文人画的象征意义。该作品以简劲之线勾出坚硬的瘦石轮廓,不施渲染,亦不作反复皴擦,而石之圭角比倪云林更加明显;然后直接用米芾之笔,施以苔点,水墨淋漓,大气磅礴。此画又配以自题长诗一首,以五方印章压之,更显超尘脱俗,构图异常圆满。
此画乃郑板桥自己的得意之作,长期悬于自己书房之隅。据考,此画在民国时期为浙江教育厅长所有,后为郁达夫之妻王映霞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