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评论
3  4  
PDF 版
· 直面艺术人生
· 用线条 编织快乐
· 转变方式与转变形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直面艺术人生
  好多前辈说过:从事书画活动,一定要有一副好身躯,一个好心态,良好的文化素养加上比较稳定的收入。至理名言,从古至今,能传世作品的书画家哪个不是如此!

  本人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故书画篆刻一直是作为业余兴趣在平平淡淡地“玩”。不过在“玩”中有所思,有所悟。

  时下书画活动很热“闹”,我却有些“麻木”。特别是从中国美院学习回来,总在冷静地琢磨一个问题:咱们如此热闹究竟为了什么!为了扩大作者队伍,使全民皆书?为了繁荣中国艺术,提升国人素质?还是仅仅为了作者养家糊口?我认为是又不全是,以我个人而言,应该是为了当好弘扬中国艺术的接力棒——承上启下,不让这些国粹失传。

  要承上启下,必定牵涉到传统与创新。多少年来,很多人彻底否定传统,很多人又死守传统。两者谁是谁非争论不休。本人想打一个简单的比喻:每一个人是一条生命,一个人生下来,是依据其父母的共同基因而脱胎换成一个新生命。如果没有其父母,新生命能成吗?要是新生命全部像父母,又可能吗?拿艺术比喻人,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个中奥妙自己去领会吧!

  进入不惑之年,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好多事看得很谈,但对书画事业的发展我却一直担心得很多。或许有人会说:“你算老几?要你瞎操心干吗!”诚然,本人是无名之辈,但作文、作艺和做人都不会故弄玄虚,良心和职业的习惯驱使我喜欢“多管闲事”。何况大丈夫应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么!我常想,国泰民安,书画繁荣,固然可喜,但目前所有繁荣的参与者,优良目的是不是都能够明确?在各项活动中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对后人要负什么样的责任?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作品吗?目的不明,性质就不同,结果也就截然相反。我还在思索,各种艺术活动热“闹”了二十多年,能定格在人们心目中直至被后代能够称颂的经典作品有几何?——不是说没有。所有的参赛获奖作品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吗?反之,例如王冬龄的书法《逍遥游》、李伯安的国画《走出巴颜喀拉》等获过奖吗?我还在想……

  想法多了,有时难免由感而发写一些言论。而自己的心灵语言一旦曝晒在同道眼皮底下,遭人贬或受人颂两种不同的回报,也就自然会得到——其实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这两种声音。每当此时,我心里都会坦然乃至高兴。这不是“作秀”说假话,因为前者是别人在妒嫉,说明本人有“才能”,后者是得到他人的尊敬,说明自己有“人缘”。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最能让自己高兴的是在得到老师或同道的客观评价——优点是什么,缺点在哪里的时候。

  喧嚣的环境,需要静逸的心静,才能有所思,有所为,王羲之当年在曲水流觞的悠哉悠哉中写成了不朽之书——兰亭序,李白在“游山玩水”中,悠然自得地饮酒作诗,而留下经典诗篇……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心静和心态。总之,活动是形式,努力创作经典才是目的。当你拥有许多“光环”的时候,有没有清醒地想过自己创作过或能不能创作“经典”?否则穿着“皇帝的新衣”,又有什么意思呢!

  年龄在增长,越来越不敢轻易动笔动刀搞创作,倒是真佩服那些随手提笔就能成作品的高手们。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艺术还是梦。但我想,为追求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完美的艺术人生,好梦应该常做。一旦美梦成真,岂不美哉!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