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美育
3  4  
PDF 版
· 近期内“美考热”利大于弊
·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近期内“美考热”利大于弊
  编者按:近年,美术高考连年升温,美术赶考大军也成为春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轰轰烈烈的全国美术高考,既寄托几十万家长、学子的希望,更引发广大有识之士对“美术高考热”背后的思考,本版特开设“美术高考大家谈”专栏,欢迎读者朋友赐稿。

  全国美考刚刚落幕,对其连年升温,主流舆论多表忧虑,认为弊端多多。例如过度扩大招生,教学质量下降;学校为了赚钱而招,学生只为升学而考,培养不出画家,浪费教学资源;招考作弊,滋生腐败;美术人才供过于求,将造成失业困扰等等。是的,全国数十万学子争先恐后报考美术,是全世界有史以来仅见的特殊景观,弊端确实存在,有目共睹。但是,事物总是有利有弊,近期内“美考热”还是利大于弊。所谓“近期”,是指中国社会转型完成之前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包括美考在内的“艺考热”,是它的必然产物。导致发热的原因多且复杂,最直接的应是:

  一、社会人才观变得狭隘偏激,盲目与过分地要求高学历,促使高考成为独木桥而空前拥挤,其他所有成才的道路,比如自学、读职高或中专,不是被荒废堵死就是寂寞冷清。难怪天下父母和孩子们不得不为高考疯狂,以至于不断上演悲剧,甚至出现子女不堪压力杀死父母。这是中国文明史上从来没有的严重变态,至今未能惊醒社会。什么时候人才观恢复正常,高考也才能正常。

  二、拜金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严重扭曲公民心理,诱导父母和孩子们求富心切,走捷径报考艺术,希图成“星”成“家”出名,出名就可早圆发财之梦。只有人生价值观重蹈正轨以后,艺术洗净铜臭恢复圣洁,只剩真正热爱它的学子在报考,“艺考热”才会自然降温。

  三、应试教育制度,弊端讨论多年,改革仍是纸上谈兵。中学生厌学,文化成绩不佳,考不了文理科大学,只好转向文考分数低得多的艺术院校也就不足为奇了。演艺专业还需要天赋丽质,美术考试则无关妍媸。只要肯硬着头皮接受考前培训,再缺乏艺术细胞的学生都有希望至少考上大专,所以美考人数比其他艺考人数多得多。而全国一致的美术考前培训和招考办法,恰恰也是浓缩的应试教育模式与产物。

  三种原因又互为因果,难解难分。有鉴于此,社会舆论不必对“艺考热”的弊端过于激动,因为谁都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这些驱动力,也就无法遏止考试热潮。我们倒是应该冷静发现这种热潮的有利之处,因势利导,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其他艺考我暂不置喙,对于“美考热”,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看得见的好处:

  第一,它可以解决大量青少年的升学问题,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美术院校的广泛创办和扩大招生,实际上起着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如果没有美术扩招,吸纳如此众多的青年人,他们因为文化成绩较差,高中毕业后升学无门,找工作又缺乏技能乃至体力,甚至竞争不过进城务工人员,势必被社会边缘化,成为不安定因素。艺术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所以学艺青年犯罪率一向很低。尽管当今的艺术已被功利污染,但它的内核仍有辐射力在发挥作用。青年人哪怕是不得已而学习艺术,对社会文明与安定而言,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二,如果说艺考生确实有着发热的“明星梦”,美考生真正梦想成为画家的,倒是比例极小,所以报考大多热在实用美术。无论考生还是家长,绝大多数选择美术这条并非适合个人条件、兴趣与理想的升学之路,实属无奈。对于他们来说,前途还不是快速发财,而是学会一艺自食其力,不再依赖父母。受过大专或本科专业训练后,美术学生确实都有一技之长,不太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就业压力。他们的就业率一般都是隐性的,很难统计。刚毕业时,有些人难免面临一个长短不一的失业期。其中纯艺术类毕业生谋职相对艰难,因为能提供职位的单位和机会甚少。不过他们还可选择当个职业画家,靠自己卖画或生产行画为生。实用美术类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不断发展的经济正需要他们发挥专长。即使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他们还可以自己创业。从性质上说,美术专业教育就是一种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正要推行的职业教育,不是应该控制,而是应该发展。

  第三,“美考热”与美术院校遍地开花,使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虽然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对精英人才的培养有所影响(实际上是精英人才的比例因为扩招而显小,并非培养不出),却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艺术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熏陶,对提高公民素质意义重大。公民的许多素质,包括最基本的艺术素质之教育,本应在中小学阶段完成。然而素质教育在没有彻底改革应试教育与高考制度之前,都无法真正落实。为了高考不落人后,从学校、家长到学生,都不敢放松主课教学而花时间去提高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不得不推迟到大学阶段,所以大学纷纷开办艺术讲座,甚至直接设置艺术专业,就是为了创造氛围,熏陶各种学科的大学生。然而成年后的大学生素质已基本定型,光靠表层熏陶效果不大。而美术专业学生,即便本来并无兴趣与志向,只是被迫学习,经过三四年的专业训练和潜移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头换面,提高艺术素质。

  这对他们的就业意义重大。美术教育同其他学科的教育之最大区别,在于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少,重在培养创造力。因此美术毕业生即使必须改行创业,也会因为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而易于成功。同时,不管美术院校条件多差,它们总比中学高一个层次,校园(特别是办在综合大学里的美术校园)文化氛围对青年学子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影响极大。这对他们进入社会面对人生意义深远。大学毕业生一时失业,不太会像中学生失学和失业那样学坏,就是素质较高在起主导作用。还有,经过美术教育的人,审美能力提高了,都比较善于生活,重视生活的文化品味与艺术情调,这恰恰是发达文明的社会里公民的基本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美术教育的规模不怕太大,而是还可以再扩大,门槛(包括学费)再降低,学制更多样,甚至延长报考年龄,使更多的公民接受教育。等到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得到纠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能够从小落实,就无需耗费高成本在大学完成。

  综上所述,当务之急不是对“美考热”吹冷风泼冷水冀其降温,更不能草率裁撤院校,浪费办学资源和造成教学人员的失业,而是加强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办学软硬件还有待改善的院校,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众多美术院系所在的大学本部领导,应该正确理解“美考热”的正面意义,尽快予以支持和扶植,促其提高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美术院校也不能急功近利,只求趁热赚取可观的报考费和高额的学费,而是认识“美考热”的正面意义,认真负起教育责任。苟能如此,则对“美考热”无庸过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