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是文化艺术研究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这门学科的建立,在我国还是20世纪初的事。我国第一部《中国美术史》成稿于1916年,此后近百年来,国内正式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版画及工艺美术等专史在内,先后发行的计有近百种,不能算少,也不能谓多。因为这些出版物所涉及的方面还有限,对本门学科的深入与提高,还不足以产生积极的影响。1997年在南昌召开的一个美术史编写研讨会上,我在发言中提到:“希望能陆续出版一些断代史,尤其是近现代的美术史。也希望出版专题史,如《人物画史》或《民间美术史》、《石窟壁画史》等。更希望出版地方史,如《江浙美术史》、《香港美术史》,甚至是苏州、徽州的画史,等等。到目前为止,已有年画史、漫画史及内蒙古美术史、广东美术史出版。这固然可喜,但仍旧还大有可为之处。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为了美术史这门学科的发展繁荣,除了我们美术史研究者的努力外,更希望有关的文化领导部门和学术机构,能够将它提到研究、编写和出版的议事日程上来,迅速地见之于行动和实效。”
顷者,使我们高兴的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野,不遗余力地撰写了《浙江绘画史》,这不只是有利于本门学科的探索,更充实了浙江文化史的研究。
浙江自9世纪唐、五代之后,绘画人才辈出,绘画流派不时产生。浙江绘画的发展状况,虽不能看作是我国美术发展的缩影,但是,它那史册中的林林总总,至少涉及我国绘画许多世纪以来积聚而成的块块面面。南宋时期的画院、元四家的山水画、元季的墨花墨禽、明代的武林版画,以及有关流派在明清画坛的影响等,无不牵动我国画学各个时期的错杂关系。再者,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对我国上古的文化发展,早已作出贡献。它们的时代闪光,能不引起后人加意的注目吗?就与我国绘画发展直接有关的现象来看,海宁长安镇东汉墓的画像石,会稽三国东吴时期的画像砖等等,与长江上游及北方地区的某些文化现象来比较,更显出它在历史研究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此外,如明代的绘画流派、晚明青藤的水墨大写意花卉、清代的西泠八家、清末的海上画派,都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著者陈野,曾参加多卷本《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的编写,并担任副主编。她在出版了《中国南方民族文化之美》一书后,又出版了这部地方性的美术史,共8章,40余节,始自先秦,讫于清代。浙江七千年的绘画大略,一一在目:上古时代,单纯稚拙,逐渐提高,形成民族艺术的独立体系。浙江南方“青山连碧海,水山春常在”的特定的自然条件,又在中古时代为盛唐艺术的产生作出贡献。著者寒暑支颐思考,对比研究,从浙江地区绘画发展的实际状况中,剖析唐五代艺术构成中的特点,指出:“绘画发展至唐朝,产生了一个与唐朝文化密切相关的新特点,那就是绘画与诗歌的交流。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唐诗与唐画的联系,虽然远非诗书画合一的元明文人画的境界,但以诗论画,或以画表达诗歌的意境则蔚成风气。”事实上,在当时的浙江,确曾出现了才艺双馨、诗画俱佳的张志和、郑虔、顾况、萧悦等人。著者的这些概述,不只是在理,更是中肯。对于近古明清近600年的历史,著者提出,绘画的传统在明代开始飘摇,而清代则在守业的基础上,有所开拓。言简意赅,用一根粗线条,勾描了浙江这一时期绘画发展的大轮廓。这根粗线条,尽管尚有待进一步的详论和完善,但她的勾描,不只在回顾,而且对浙江绘画未来的发展,有着启发的意义。
在漫长的岁月中,浙江历代画家以辛勤的艺术实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绘画创造中发挥了巨大的聪明才智。一部美术史,包括绘画史在内,说到底,它所歌颂的是人的创造价值。所以这部书的出版,对浙江的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配合作用。
在古代,浙江有着光辉的绘画传统。现在,我们也必须迎头赶上。近现代的浙江绘画前辈如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在新开辟的绘画大道上迈出了沉雄的大步。“风景不殊江左右。湖山还忆浙西东”。近20多年来,浙江成立了80多个书画团体,有省市美协、省市画院及各市县的绘画团体。浙江不但有高等、中等院校的美术教师,还有社会上广大的绘画爱好者与收藏家,他们之中不乏出众的人才。浙江的美术队伍是壮大的,阵容是整齐的。在新世纪,我们展望未来的光明,作为美术史论家,更应该将这连绵不绝的美术创造记录下来,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