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副刊
3  4  
PDF 版
· 风景与他同行
· “点染浑如醉 缤纷宛如霞”
· 失而复得局老书
· 飞天石壁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点染浑如醉 缤纷宛如霞”
——悼念恩师王康乐先生
  2005年的金秋,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为著名山水画家王康乐先生举办了盛大的百岁画展、发行了王康乐百岁画集。先生视这次画展为总结过去,再作新的起点。他曾在“画展书感”中说:“百岁后,尚余若干时日可借,我认真实践,又成了个新的课题”。时隔数月,不幸先生因病于2006年1月18日逝世,令人备感悲痛。

  先生享寿百岁,从事绘画亦达八十余载,在中国古今画家中可谓稀贵。先生总结他从事绘画的历程为三个步骤:一是学国画从临摹入手,继承传统是第一步;登山涉水,写生观察是第二步;前者是读万卷书,后者是行万里路,从而化古融今搞创作,唱完一生三部曲。先生致力于三个步序中,非比寻常,每一步都是毕其精力,坚韧不懈。八十余年来献身中国画艺,可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鞠躬尽瘁。

  先生师传统,对古今山水画大家诸家作品作探索临摹从未间断。尤崇尚王蒙、石溪,其作品多遍临摹,几可乱真。现代画家中,则师从黄宾虹,张大千、郑午昌三大家。将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张大千泼彩绚丽,郑午昌的洒脱劲秀兼收并蓄,融于创作,自出机杼。先生更潜心于对虹庐画派的执著追求,直至75岁高龄,上世纪80年代杭州举办黄宾虹画展,先生还“携带小板凳,背上画板,整整几天呆在展场中,幅幅凝视细析,默默地临摹,进入了痴爱之境(邵洛羊题《王康乐山水画集》)。”先生师造化登山涉水,走遍中华大地、名山大川。北去松花江和天山南北,西入三峡巴蜀,南及珠江两岸,东临武夷、雁荡,匡庐、黄山。观察写生,积稿成筐。可谓吸天地之灵气,获丘壑于胸间,其山水构图具有不凡的境界与气势。

  及至暮年,老而弥坚,充满生命活力。更以非凡的精力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每日挥毫不辍,不教笔墨一日闲过。他说:“人生只给我三天时间,即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的已成陈迹,未来的属奢望,只有今天的所作所为才有现实意义。继承昨天,开拓明天,生命对我永远充满着活力”。先生非常珍惜暮年的时光与追求画艺上的突破。他说:“行百里者半九十里,古人已告诫晚节末路之难全,对国画艺术之追求,亦难在最后之突破,掉此一步,岂非功败垂成”。在画风上则不断追求变化,实现了他“人舍我取大智,人取我舍大勇”,“不继承无以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形成其独特的浓墨重彩的新风格。其浓墨,墨色黑如漆,熠熠有光,浓而不滞,滋润活脱;其重彩多色并用,丰富而和谐。画面上浓墨重彩交相辉映,斑斓多姿。陆俨少先生评之为:“点染浑如醉,缤纷宛若霞。”先生浓墨重彩之风格,极大地丰富了对自然景物的表现力且充满了诱人的魅力。观赏者往往眼目随之而明亮,方寸随之而怦动。天道酬勤,先生经历了三个不平凡的艺术道路,大器晚成,以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与成就光耀画坛。

  先生一生处世淡泊名利,“烟云供养”以画为乐,为人厚道随和,乐于栽培后生,桃李满门。受业者无不深受先生精湛之画艺、高尚之人品的熏陶与教诲而感恩不忘。

  附七绝一首:

  虹庐画派首传人,

  惨淡经营八十春。

  享寿期颐尤变法,

  笔飞墨舞见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