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阅读
3  4  
PDF 版
· 踪迹学
· 水与彩的艺术探索
· 关良在我家画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5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踪迹学
——艺术的文化穿越
■张 强
  一

  现代艺术的出现,首先在其意识形态层面上,颠覆了古典艺术中的政治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其次则颠覆了古典艺术的记忆功能、叙述功能和愉悦功能。再次颠覆了古典艺术的典型化、情节化和类型化的构成特征。其实,最醒目的改变,或许是古典艺术中的和谐关系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倾覆。

  现代艺术给我们带来的最深层的改变,应该是来自于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由原来的单向维度的“镜象性”的反映,走向了多向维度的“喻象性”折射。

  现代艺术让我们得知:客观世界的真实,永远是在某个层面上“相对性”地发生着。

  二

  就“视觉方式”而言,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也已经开始出现边沿的“软化”现象。先锋的“前卫”地带,逐步地出现了大面积“塌陷”。由商业资金的操作,以时尚的“名义”,在毋须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将前卫艺术中苦心孤诣地创制出来的符号样式,迅速地转化在广告与时尚的产品之中,成为商业的“噱头”。

  但是,事情的另外一面是,客观上它也使得“前卫”艺术在社会影响层面快捷地生效。

  三

  而以“平庸的、低级的、恶俗的”社会趣味为打击目标的前卫艺术,尚来不及组织起对抗的力量,形成坚固的阵营,“商业趣味”已经以极好的胃口,消化了前卫艺术自己设置的“孤高方式”。

  于是,前卫艺术与商业趣味之间,在其中一方不情愿的状况下,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羞涩合谋”。

  于是,“现代主义”尚没有从对古典主义的颠覆中站住脚跟,另一只腿却已经迈向了“后现代主义”的阵营。

  四

  对于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种种”现象,我们再次使用“艺术”的这个概念,已经变得不那么合乎“时宜”了。或者说,即使是还在勉强使用,其含义已经发生了内在的变化。

  于是,“视觉文化”作为一个崭新概念的提示,也就不仅仅是出于论述的方便,同时,也包含了更为深层的动态的发生,这就是在学科逻辑“穿越”上的必然。

  就这样,“视觉文化”也就由此而具有了两个大的方面的意义构成:一是作为浮泛的视觉现象描述上的概括与指称,二是作为学科意义建构上的逻辑组成。

  五

  其实,以上所陈述的问题,是我们今日所面对的艺术学科构建与艺术现象把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背景色彩,或者说是我们今日面对艺术的认知起点。

  由此,中国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科”的建构问题,也就必然地要在此发生的背景之上,来进行相关的设置与构建了。

  当下中国艺术研究的整体局势告诉我们,中国艺术学科自身在现代文化情境中的重新体认,学术体系的重新塑造,都将成为激发中国当代独立艺术思想体系建构的重要前提。

  六

  无疑,在国际化的情势中,当代中国文化与艺术思想,一直处于一个被影响的阶段。或许,单向度的输入作为国际化的过程同样是无法回避的。

  但是,从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中国艺术的学术研究必将要建立起现代学术意义层面上的艺术学科体系,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固有的学术传统的现代集合,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建立起具有影响力机制和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思想体系。

  七

  于是,中国艺术的现代文化研究:

  着眼于中国艺术理论的体系再造;

  着眼于中国艺术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方法论重构;

  着眼于动态把握中国艺术理论的新的生长点。

  它有别于“东方主义”之下对中国艺术思想资源的粗暴捆绑;

  不同于后现代语境中的任意拼接;

  亦非西方学术工业的自然延伸;

  迥异于国际汉学猎奇性的事件追索。

  它是从中国艺术文化自身逻辑中寻找某心理的逻辑再造。

  并由此而激发出相关的艺术课题。

  八

  中国艺术学方法论的再造,实际上是以当代国际学术前沿视野为前提,对各个学科堡垒的当然穿越为构建方式。

  对中国艺术原来的潜逻辑、碎片结构、随想纪录式的学术研究方式,进行可能的整合;

  使得中国艺术研究原有的文人的散漫、偶发,成为更为坚实的逻辑穿越。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学科,是在人类共同的“逻辑语法”上的翻新;

  将中国艺术中固有的感性、随意与醒悟特点,转换成更为理性的必然与特定的自足构建。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学科,是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必然经过;

  也只有对于其他的现代人文学科的学术基点,进行当然的串联,才会达到一个必然的结论。

  九

  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再造,初步的研究成果也就自然地包括了这样的内容:

  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

  现代主义书法论纲

  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

  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

  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