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学生时,在外写生,先生总是告诫到:先从暗面入手,注意天地关系,远虚近实;参加工作后,我也带学生,依旧强调的是这种所谓正统的写生法则。
多年来,我的写生画了一大堆,现在翻看,满意的却不多。究其原因,是以往的写生观念和方法都有些问题。似乎认为油画写生就是用色彩来记录所见所感的东西(作为初学绘画者,未尝不是一种学习训练的方式)。但是,如果写生只是对景物的客观再现,仅仅只是起到摄像的作用,那实在是离艺术相去甚远。实际上,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纯粹的客观再现已毫无意义。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画家的气质、爱好、审美都不尽相同,因而在对客体的描绘中,定会将自己的主观审美体验和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而使客体的某些因素被强化或放大,而另一些因素则被忽视或弱化,甚至可能被“歪曲”。
我们应该破除对所谓正统写生方法的迷信。在绘画中,所有的景物只是画家借它来表达自己、抒发个人情感的借题,色彩和其他绘画的构成因素才是最重要的。重视造型的视觉效果是任何视觉艺术都须强调的首要规律。
在写生中,要善于观察。有时一处极平常的景致,你也会觉得有些“味道”,值得一画。或许是风景中黑白灰的布局,或许是色彩块面冷暖的变化,亦或是画面形体的构成,这些都有可能是使画面有“味道”的因素。画家只要在其中能表达出一二,这张写生也就算不错了。
赵无极先生说过:对象提供的只是抒发胸臆的启示,只是表现情感的依据,重要的是培养独到的观察,组成自己的画面。这里“独到的观察”非常重要,面前的景物,是什么使你激动,是什么使你产生“画意”,要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个令你心动的“东西”,至于画面中的其他景物皆为陪衬,这样写生起来会轻松和随意。
写生中,根据风景给你的第一印象而使用适合它的写生表达方式,也是画好写生的一个关键。有时是缓缓的用笔,平平的涂色;有时是狂放的笔触,跳动的色阶,写生中灵动的用笔,绝对是体现写生作品档次高低的一个法则。
写生中,有时也会面对一片杂乱无章的景物,如山间的树林、杂草、乱石等无从下笔。这时,应先确定出景物的大体走向,并对它们适当地予以归类,有时是形的统一,有时是色的统一,均应根据画面的需求。还有,面对画面色相、色度都非常接近的景物,如仲夏的田头,满眼似乎为一种绿色,此时写生,一定要注意绿色之间的微妙关系,掌握不好,会使画面平淡,色彩单调。写生中对景物色相和色度作适当的强调。学会善于在大面积冷色调的绿色中,填加适当的暖色块,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暖色块面,如果用对地方,定能使单调沉闷的画面鲜活响亮起来。
经过多年的写生历练,特别是近几年来对中国美学与古代画论的学习,使我在油画风景写生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绘画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有形地反映可见之物,而在于对存在物之变化的感知。在中国画论或者是美学范畴之中“气韵生动”是一个最富于中国特色的批评概念,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第一原则。画面笔触之“气”与画面境界之“韵”,我想,在今天依然是评判我们油画写生作品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