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正在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高等师范美术院校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的“母机”。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师范美术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挑战。
美术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需进行变革,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当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走向“综合性”。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技能和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以适应将来从事的基础教学工作。在课程设置上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另一方面是美术教育功能内涵的深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体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活动除了完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外,还必须承担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其实现途径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实践。
再次,《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内容在教学要求上有了适当的“调整”,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度,在要求和内容上进行了“降低”与“弹性”的增强。但对教师来讲,并不等于就可以降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反,还更应该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正确理解这个“矛盾”的内涵。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经验性与理论性
我国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比较单一,都是以“注入式”、“应试型”居主导地位。美术院校对专业技法的传授也是“师傅带徒弟”或“考前培训”的延续。多数采用的还是美术院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经验性教学为主。师范美术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校的美术师资,并非是培养技术型、经验型的“出色的雇员”。师范美术专业今后的美术教学,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要把师范教学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突出高等院校教学的研究性地位,这是高校本质属性所决定。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美术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而且也需要高等师范教育直接参与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并给基础教育以指导。这一要求需要高等师范教育在重视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应重视对基础教育以及当前教育实践出现的新课题的研究,把教育科研引入到师资培养过程中。
其次,新课程功能的发展性,使美术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美育活动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帮助者、激励者,还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沟通,学会赞美。做一个好“导演”、好“舵手”。
另外一个方面,新课程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和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教育功能的发展性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师范美教专业教师就必须具有对各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从知识、情感等方向上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探索性、研发性、创造性学习提供更大的可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建立和形成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专业性与师范性
师范美术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其师范性是不言而喻的,师范美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学美术教育师资,其师范教育性决定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重视对其进行教学法、教学理论的灌输,使其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从其活动性质而言,它既具有高等教育的活动性质,又具有师范教育的性质。即它既是高等教育,又是师范教育,是“高”与“师”的结合。这里,所谓“高”,就是在专业学术上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即学科专业性;所谓“师 ,就是师范性,指在培养培训教师职业方面的要求。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性和师范教育性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师范美术教学教育,通常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认为师范美术教育应是较高层次专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对师范美术教育作用的片面理解。而且这种认识作为教育指导思想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导致师范美术教育多年来一直未能步人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轨道。其教学体制基本上是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展开,无论是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更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忘记了师范学生最根本的特性——师范性,削弱了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师范美术教育的方向相悖,直接危及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我国目前的师范美术教育存在单一性、滞后性和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的“专一性”现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随着美术新课程概念的提出,师范美术教育的时代局限性也愈加明显地显现出来。因此, 要弄清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性质,那就是“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结合和统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师范专业化”教育。教育目标应当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家或美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注重和加强师范职业教育。一方面,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对师范学生要特别注重教育理论方面的训练,使师范毕业生能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高理论素养,懂得教育科学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体现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特点,按照专业性职业教育性质的要求,培养具有师德、师情、师才和师艺的专门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