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视点
3  4  
PDF 版
· 恶搞经典之弊
· 一个不可忽视的冒名
· 前言风波
· 艺坛纵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恶搞经典之弊
  1957年,王朝闻接到了为刘胡兰纪念馆创作刘胡兰塑像的任务,后来,王朝闻的雕塑《刘胡兰》成了他的代表作。但是,直到1986年,王朝闻才有机会第一次到刘胡兰纪念馆看到了按照他原稿放大的塑像,却拒绝承认这是他的作品。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曾为此作出解释:“王之原作在强调少女之英勇就义,而石像则强调女性之肉感,实大异其趣了。王之原作不显奶部,而石像却故意把奶刻得丰满肥大,有如少妇,既不合15岁少女之身躯,更背叛原作主题,有污辱英雄之罪。”然而,最近看到一尊被称为 “当代艺术”似大头娃娃的《刘胡兰》,五花大绑、昂首挺胸,但是,除了突出巨大的头颅之外,最显眼的也是爆突的双乳,如八卦新闻中对明星乳房的关注一样。最不可思议的是,塑像的下部尽管穿了裤子,却似裸露,这就是我们从小对孩子们进行英雄主义教育的英雄吗?不要去想象力群先生看了之后的感想,就是一般的公众也会反感这种用时尚的方式消解英雄主义的恶搞的八卦。

  美术界的恶搞经典与网络上的恶搞如出一辙,形成了一种有碍于社会文明和健康发展的不良风尚。网络上的恶搞反映了在虚拟空间中的流氓意识的增长,以及人性中恶的私隐;而现实中美术界的恶搞则暴露了艺术发展和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是影响艺术躯体健康的毒瘤。这类艺术上的恶搞,将经典成为恶搞的题材和主要的内容,把领袖、英雄、历史变成一种可以恶搞的符号,其中毛泽东像首当其冲地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最为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形象符号,有着种种看来非常搞笑的创意,极尽调侃之能事。而像刘胡兰、董存瑞、王成这些曾经在几代人心目中形成烙印的英雄,无一难以幸免成为恶搞的对象。

  恶搞经典是基于人们的崇敬来颠覆人们的记忆。这种恶搞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漫画化,而是一种嬉皮士式的调侃和演绎,其中所用的一些时尚的因素,使这些英雄或领袖与当代潮流中的一些已经走向流俗的符号相呼应,从而迎合那些低级的或变态的审美趣味,迎合那些具有猎奇心理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刻意追求,以获得洋人的青睐而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的恶搞,一方面以“艺术”的名义,在“当代”的旗帜下,用恶搞成为吸引眼球的方式;另一方面,用恶搞的形式迎合西方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知,迎合一部分西方人曲解和误读中国当代艺术的追求。恶搞经典不可能有艺术的成就,它只能成为谋利的一种手段。近一段时期以来,在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急剧攀升的信息中,恶搞获得了市场的支持,犹如注射了一支强心剂,恶搞之风更是愈演愈烈。正是有了这种恶搞“中国符号”的作用和影响,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化的倾向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一些人热捧和炒作的对象。这种以牺牲国家文化形象为代价的恶搞,尽管可能获得一时的市场上的价值和意义,可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没有丝毫的贡献和实际的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