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法:有些人在背后搞小动作
作为评委来宁参加江苏省工笔花鸟画展览作品评选的当事人王法,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有些气愤地表示,他已经跟《美术报》联系过,得知这篇稿件是匿名地址、匿名信。他说,我当时看完《美术报》头版头条的报道,惊出一身冷汗,整个人傻了。标题太大,我从没有经历过,太可怕了。由于他刚刚参加了江苏省国画院面向全国“海选”画家并已进入初选名单,事情发生在这当口,让他不得不怀疑是有些人在背后搞小动作。他质问“为什么这幅画获奖已有两年多,已经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等七八家全国性的报刊上发表过,并由文化部带到韩国去展览,都没人评说,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被人提起?”至于这张十届美展铜奖作品《幽篁集禽图》,王法坦然表示:我是江宏伟的学生,这幅作品是2002年我在南艺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时就画了草图。当时为了学习江老师的技法,借用了老师画作中的几只鸟,但形式、用笔都是自己的,有自己独造性的东西。学生继承、借鉴老师的东西,有什么奇怪的?不能算抄袭。我的艺术主张是“学习、借鉴和发展”。
江苏美术界专家:(正方)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绘画语言,就是一种再创造;(反方)整体创作能力退化,质疑全国美展评委
江苏省美协副秘书长、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常务办公室主任袁峰认为,画家作画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偏重生活,有的偏重于技巧。王法可能就属于后者。艺术是在不断学习、继承(包括借鉴)前人或他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绘画语言,就是一种再创造。过去的一些大师也有不少这样的先例,光是摹仿而没有加上自己元素的才能称为“抄袭”。一部经典《红楼梦》,可以用电影、电视、京剧、越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来演绎,也可翻译成英、法、德、日等不同文字出版,你会认为这些抄袭了原著吗?当然,我们提倡画家不断加强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以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曾留学俄罗斯的版画家陈新建对记者说,近年来画面构图类似、艺术格局相当的作品屡有出现。其实,这是整个艺术界创作能力退化的一种表现。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强调原创了,不像以前那样避讳雷同了,而是一味追求技巧,忽视对创作能力的挖掘,总是搞些“千人一面”的模式。总之,生活体验和感受少了,创作能力自然也就衰竭了。他还对全国美展的评委提出了质疑,正是由于他们对当代画坛的关注太少,导致了一些模仿之作“登堂入室”,类似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如某地有个版画家抄袭别人的油画,构图一模一样,竟然得银奖,这不是笑话。建议《美术报》开辟“抄袭”专版,揭露这种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