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因素,它对培养和强化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意义十分重大。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但美术教学改革从何入手?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改革实施中的一些办法和经验:
一、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进入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如可将挂图、模仿、音乐、微机、讲故事等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新的思路、新的问题,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二、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1、美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应比其他学科更充满活力。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的相互促进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活动中都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美术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平等和诚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挖掘和发挥。
2、中学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在观察事物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绘画表现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做作业时,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其作业经常地与众不同,他们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别出心裁,闪耀着创造的智慧,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于存在的不足,教师应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具有好奇心。
生活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新鲜有趣的事,时时激发着学生的创作灵感,引起绘画的冲动,要想让那些饶有意味的生动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是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并对所表现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这一过程,绘画形象就会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或根本就产生不了的,所以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由此产生的好奇心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动力。
四、转变角色、促进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教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教学应着眼于教给学生思路、方法。让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自行总结。
五、在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比如欣赏课《格尔尼卡》,学生第一次欣赏该画感觉很难,因为毕加索是采用比较抽象的手法来绘制的。这时我要求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观察作品:1、你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你对作品喜不喜欢?为什么喜欢?3、你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了解多少?学生可用充分的时间仔细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后作口头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特别是将作者的简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阐述清楚。在教学中,对教法也进行了改进。
总之,新课程给了我们很大的表现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当然也首先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是师生共同探险的历程。教学过程就是资源,学生是教师的资源,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开发别人的同时也在开发着自己。在新课改中,我们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今后我们还要加强学习,潜心研究,在探索中求创新、求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