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美育
3  4  
PDF 版
· 在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造力
· 以本土美术遗产优化美术教学
· 激发儿童美术学习动机的若干策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本土美术遗产优化美术教学
  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获取的知识有明显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喜欢新颖、刺激、对自己胃口的。特别是高中生,在升学压力大、各学科课业重负之下,仅靠课标教材上的内容,已不能吸引他们。其教学活动显得疲劳乏味,教学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一些优越条件,我充分利用本土的美术遗存,收集、整理、筛选、编印校本教材,结合新课标教材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探究、欣赏学习。

  发挥优势 开发本土美术资源

  我市为西蜀重镇,是入藏的门户,在汉、唐、宋、元、明、清时期是沟通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这里融合升华,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尤为突出的是古羌国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汉文化,丝路、茶马文化,红军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所有这些都裹携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驮载着雅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见证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久远。它为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储备了丰厚的资源。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七县一区,从2003年秋开始,我们利用寒暑假与节假日,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参观博物馆、民俗馆,调查、访问等形式,不仅收集、整理了部分本土美术文化遗存,而且还了解到相关地域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区风貌,增进了对本地域、本民族艺术文化的了解。

  深挖细嚼 解读本土美术文化背景

  本土美术文化记录和再现了本地域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先辈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本地域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本土艺术文化。如:欣赏《何君阁道碑》时,不仅知道了这一名碑所具有的早期汉代典型篆转隶的风格特征,而且了解到当时西南民族风俗、古代交通状况、区域治所等相关文化知识。再如荥经无名石棺中的一幅浮雕画像,刻画的是一男一女,盘腿而坐,男的右手抚着女的左下颌,两口呈相接状。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我将这一汉画像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气氛热烈而活跃,从而形成了“天下第一吻”与“反哺报亲恩”两种观点。我在肯定他们的观点的同时,引领他们逐一解读这一作品当时所处的原始遗风、羌国傩文化以及儒家礼教和“五斗米道”等相互交织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画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解读性,在道教文化艺术中,这是一种秘戏图,而在儒家文化艺术中,这是一种儿子将咀嚼的食物喂与年老母亲的报恩图。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特定的地域定俗,就不可能真正解读作品,甚至还可能对作品做出错误的解读。

  利用资源 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我把自己和学生收集整理的本土美术文化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和教材有机结合进行教学。当我在《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人美版18册)一课教学时,要求同学们利用“五一”假期留意、收集自己生活周围的木窗、磉礅、砖石雕刻等,返校上课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采取介绍与分析对比与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并适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教师收集的资料和现代民间艺人制作的实况录像。带有浓浓乡土气息制作工艺和那种风格独特艺术品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学习气氛浓郁,兴趣高涨。这种新颖的内容和教学形式给课堂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全体学生均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品尝到了美术带给人的欢心和愉悦。这种参与体验,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艺术美的真正内涵。

  共享资源 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我把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把部分详细活动摄录下来制成光盘。把雅安汉代之碑刻、石阙、石兽、画像砖、画像石,明清石牌坊、民居建筑及雕刻等选编入校本教材,使其资源为每一届学生所共享。同时还把学生撰写的文章收集选编成册,为新一届的学生提供吸取养料,二次生长的学习样板。挖掘本土美术遗存资源实践性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门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其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以提升。如与人交往,收集、整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学会摄影、摄像等。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的审美、文化、道德、身体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协调和谐的发展。

  总之,这些挖掘整理出来的本土美术遗存,由于是“土特产”,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亲和力,自然从心里喜欢它、接受它。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欣赏教学时,将本土美术遗存教材和课标教材相结合进行,极易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将会给每一届每一个初、高中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并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让其终生受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