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批画作,艺术家的后人说:“无一真品”。艺术家的学生说:“假得离谱”。书画鉴定专家说:“一流佳作”。艺术品造假之风古已有之。今天,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这股造假之风越吹越大。
假的可以变成真的
曾经有一档记者暗访节目,记者直接到古玩市场,在地摊上花几百元钱买了个“古董”,请一位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90多岁的泰斗级人物鉴定,专家很快鉴定为:东西是真的,价值十几万,并出具了鉴定证书。业内人士表示,不知这位专家是眼力不行,还是为了赚取几千元的证书费。总之,因为这种专家的存在,造成了收藏市场更加混乱。
鉴定证书也玩文字游戏
还有些鉴定机构,在鉴定证书上玩起了文字游戏。南京江南贡院历史博物馆馆长周道祥告诉《江苏商报》记者,他在一次现场鉴定上碰到了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个藏家拿出一个瓷器,一看便知是仿品,他不服气,同时拿出2份鉴定证书,证书上的文字摸棱两可,根本见不到“真”和“假”的字样。其中一份是经验鉴定,写着:“此件瓷器工艺精湛,纹饰工整,并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式,实属罕见。”另外一份是科学鉴定:“经光谱分析,其表面釉层的化学成分与某某时代基本一致。”周说,实际上这种鉴定根本不能作为标准,只能在已经判断出了年代后,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即使昨天从景德镇出来的瓷器,拿去鉴定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这种鉴定的存在,让很多人花了冤枉钱,不但出了证书费,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真相。
明知是假偏偏说是真
有些人往往与造假商连成一气,看到相关藏品,明知是假,却一概说成真,还可以出具鉴定证书。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认为,鉴定家是个特殊群体,尤其要讲人品与诚信,如果有私心,就会对购买者产生巨大的伤害性。藏家不要轻易相信这种专家,更不要轻易相信头衔,要找那种可信赖的、出错率极低的真正有实战经验、不说假话的专家。
专家说实话怕得罪人
孙女士收藏了一个斗彩小碟,想鉴定其价值,可找了数位瓷器专家,都答复“看不懂,你找别人吧”。孙女士很纳闷:专家都怎么了?
周道祥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是鉴宝专家在跟藏家“打太极”。比如若是新瓷,专家不会说是新的,而是说“做得不错”“工艺好”之类,或干脆装糊涂,说“看不懂,找其他人看”,很少有人直接说破。他解释,鉴定专家遇到真东西好办,能直说。可遇到赝品或不值钱的货,就为难了。藏家的藏品大都得来不易,可能花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说是假的,藏家没准会跟你“拼命”。
藏家秉性 各不相同
首先,有些藏家属于自恃颇高型。他们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甚至是某行业的专家。这类人饱读收藏群书,自认为对书本上介绍的国宝级文物了如指掌,依照书本知识,收藏了很多“国宝级文物”。这时鉴定专家如果说是假的,他们根本不信,依然我行我素;第二种藏家属于财大气粗型。他们一出手就是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国宝级文物”,专家鉴定后说他的藏品不好,他立刻就会翻脸;也有的藏家明知自己的东西是假的,却以经济利益诱导专家为他美言,如果专家不吃这一套,他就会对专家恨之入骨,甚至伺机打击报复;最普遍的就是普通工薪阶层的藏家,他们靠自己的血汗钱搞收藏,以期保值升值。鉴定为假后,他们会哭着闹着找卖家退货,卖家就会找专家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