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所画的物体有一面与画面平行,另一面与画面垂直的透视画法。又称一点消失法、一点透视法。”
“正方形平行透视规律:直立正方形:与画面平行的是原形,平行的上下左右移动不变形……”——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用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上册)第20页。
“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具有以下特点: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主点);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都消失于心点。由于视点位置不同,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有9种形态(图2—22)。”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素描》,(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材编写组编,下文简称《素描》)。
翻开我们的各类美术教材及相关教辅中立方体的平行透视这一部分知识,其透视特点、透视图都与上图相同。承认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有9种形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写生位于我们左下方的立方体(图2-22左下),此时可同时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依教材中的平行透视规律,我们应该画成下图中①的样子。可是当我们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是有问题的,当我们能看到立方体BC线所在的左侧面时,立方体AB线所在的正面已相对观察者发生了一定的右旋转,此时A、B、C三点的空间位置也发生了变化,B点距离观察者最近,A点推后、C点相对原位置有所前移。依视平线下方,点的位置“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知道此时A与B两点绝不会在同一条与视平线平行的线上,所以画成图中②的样子要好一些吧。
再如,我们从图2-22中选出左中位置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图与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做一比较:
试问,当立方体处于如图位置:立方体上下体面与地面平行,同时能看到正面和一个侧面时。我们是说它符合平行透视规律呢,还是符合成角透视规律呢?也许有人会说,看其体面是和画面平行还是成一定角度。其实,这时的画面已被无限延伸,体面正对的这部分画面已经与视线不垂直了。此刻对着观察者的应是两个面之间的那条棱,其透视规律符合成角透视缩形的规律。用立方体成角透视规律解释才合理,很显然,这一位置(图2-22左中)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是不合规律的!
用上面同样的方法分析图2-22中除心点立方体之外的其他立方体似乎都有问题存在。
所以本人对(图2-22)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现行各类美术教材及教辅通用的立方体平行透视图)提出了许多的疑问:
与透明画面平行的体面要不要与视线垂直?从当初玛萨乔研究的本意(详见《素描》36页)来看,透明画面是应该与视线垂直的。图中同时可看到一个立方体的两个或三个面时,该立方体还有哪一个面是与观察者正对(与观察者的视线垂直)呢?
立方体的侧面与两底面相互垂直,当视线与立方体的正面垂直时,该立方体的上、下、左、右面会不会被同时看到?
立方体“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自身存在倾斜面……二是因视点太高或太低,产生俯视倾斜透视或仰视倾斜透视。”(《素描》第40页)。平行透视图中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的透视图与立方体倾斜透视第二种情况产生的透视变化有何区别?此时的视点位置相对于立方体来说是不是太高或是太低?
观察除心点外的立方体时,焦点透视的主视轴是不是发生移动?与主视轴垂直的透明画面要不要移动?
我是一位美术教师,出于对教材的负责,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提出以上疑点,欢迎各位老师,美术界同仁不吝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