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5版:副刊
3  4  
PDF 版
· 高剑父论画“五绝”
· 漫步在圣彼得堡(一)
· 勃纳尔《法国南部大风景》
· 酒与诗乐书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漫步在圣彼得堡(一)
  到了俄罗斯,是不能不去圣彼得堡的。这不仅仅因为圣彼得堡曾经是普希金所赞颂的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可以真切地触摸俄罗斯的灵魂,感受一下俄罗斯的精神。在圣彼得堡,我分明谛听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力脉动之声,同时接受了一次潜移默化的文化洗礼和历史熏陶。

  (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标志。一座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而惟有完整地保留那些标志着当时文化和科技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古建筑,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也才会使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也才会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的魅力和光彩。圣彼得堡,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俄罗斯最大的海港,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城市建在涅瓦河三角洲的44座岛屿之上,由580多座桥梁连接起来,是名副其实的“水上城市”。这个年轻的俄罗斯城市,它不但沿袭了德国及荷兰的文化传统,并且城市的象征意义与以圣徒彼得为其守护神的古典罗马紧紧相关。

  圣彼得堡具有300年的历史。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立了彼得保罗要塞,后扩建,为帝俄时代的通海门户。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至此城。在以后的200多年里,它一直是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该市两次易名,最初沙皇彼得大帝将它命名为圣彼得堡,1914年后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为了纪念列宁,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下令将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卫国战争中,这座城市曾经在长达900天的时间里依靠神话般的“生命之路”,粉碎了法西斯德军野蛮的围困和封锁,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创造了20世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1991年后,始恢复圣彼得堡的名称。

  据陪同的朋友介绍,1703年5月27日自举行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后,圣彼得堡便积极地着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兴建工程。依照彼得大帝的指令,邀请全欧洲著名的杰出建筑师,一起从事建设工程。虽说圣彼得堡的呼之欲出,从雏形至成型,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勤劳和智慧,但更与彼得大帝坚定的决心、旷古的远见分不开。

  涅瓦河,是圣彼得堡兴起发展的摇篮。它不但使圣彼得堡在发展的初期,以港口之都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成为整个城市区规划的基础,其重要性一直延续至今。总长为28公里的涅瓦河沿岸不但兴建了许多18世纪至19世纪期间杰出的建筑极品,而且至今一些重要的综合建筑群,均建造于涅瓦河两岸。其实,从建都开始,建筑师们便很重视涅瓦河两岸的景致修饰工作。从18世纪中叶起,便大规模地进行这条河的艺术美化、整修工作。除了在河岸旁积极建造新的停靠码头,并以花岗石装修整个河堤沿岸之外,还采用巨大的装饰花瓶及造型稀奇罕见的雕像,以点缀这条美丽的涅瓦河。

  就是这条将圣彼得堡划分为数个小岛的涅瓦河,是整个城市的交通动脉。起初以渡河的方式,来连接岛屿之间的往来。尔后,浮桥的出现代替了原先渡运的方式。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起,开始兴建钢筋水泥桥,于是乎,浮桥便随着钢桥逐一兴建完工而被淘汰。市区内共有8座吊桥横跨涅瓦河,每一座不但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并因外形上的精心设计,每一座都可称为杰出的艺术极品。远远望去,这一座座吊桥,就如同欢迎胜利者归来的凯旋门,尤其是每当大型船只经过时,它总是张开欢愉的臂膀迎接过客。

  傍晚时分,我独自站在涅瓦河边。黄昏浓了,模糊了大地水波和天空,而在此刻依旧诗意站立的,是芬芳的情感之缘,是眼睛和思想的慰藉,这是在天空没有颜色的城市感觉不到的。在异国他乡,在涅瓦河边,我不仅心灵临水自照,清楚地认识自己,更令思维跃动,深切地感知与涅瓦河相关相连的曾经厚重的云、潇洒的风。(未完待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