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阅读
3  4  
PDF 版
· 中国雕塑艺术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
· 《契兰堂法帖》
· 美育与美育心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育与美育心理
■李天道
  众所周知,美育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21世纪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美育研究。同时,在现代审美心理学中增加美育心理学的内容,也是现代审美心理学学科体系完整的需要和加强美育课程建设的需要。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美育。《六经》被先秦儒家看做是必读的教材,其中《诗经》和《乐经》中的部分内容可以认为是美育教材。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温柔敦厚,诗教也”。明确指出“诗教”、“乐教”等美育手段在个人成长、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昌盛中的作用。认为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兴盛,必须重视以《诗经》、《乐经》为重要内容的《六经》教育,从而把包括美育在内的教育提到国家兴盛的高度。我国自实行近代学制以后,也开设了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教育家蔡元培于1912年任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尽管他提出的美育和“以美育代宗教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他主张“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个方面,并提出美育要抓得早,要从胎教为起点”等观点,至今仍值得借鉴。然而,尽管美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才能更好地发挥美育作用的问题上,却始终缺乏比较系统而科学的研究,而美育心理学的兴起则为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与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学问,既可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审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审美心理学分支学科,根据对个体审美意识和群体审美意识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审美心理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如品德心理、智力心理等)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回答,主要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美育途径、美育内容、美育原则、美育策略、美育手段和美育方法等基本美育心理问题,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受教育者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和识别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他们智能和身体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美育政策、编写美育教材以及为美育教师选择适当的美育策略来提高美育的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

  美育的直接心理效应乃是美育对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影响,是通过美育使个体的审美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个体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个体的审美情感更加丰富,审美价值观更加正确。美育的间接心理效应是指美育活动对除审美心理结构的影响之外对其他心理结构的影响效应,主要包括对品德心理结构、智能心理结构、健康心理结构、劳动心理结构、人际关系心理结构等的影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