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古玩城的一位古玩商人张军(化名)坦率地表示:“古玩行当的诡谲由来已久。自民国时期以来,古玩行业就存在两种欺诈: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玩市场道道可多了,不但文物假货多,鉴定也有假冒的。”张军说,一般打算花大价钱买古玩的顾客,也是精明之人,不可能轻易上当,这就需要一个鉴定。而由谁来鉴定就有漏洞可钻。
据张军透露,几乎每个古玩商人背后都有自己的专家鉴定团。张军自己就有一批文物鉴定者,必要时候,便请他们出具鉴定意见,消费者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怀疑。交易成功后,鉴定者就按估价的10%收取报酬,估价越高,鉴定费自然就越高。更有甚者,有些人去鉴定时,所谓的“鉴定专家”就将收藏品“备案”,等到另外想收藏的人到他们那儿咨询,他们就充当中间客,两边通吃。
“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缺乏准入制度。”章义平秘书长说,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是没有什么标准可依的,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根本没有门槛,既不需要到文物部门申报,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这是目前文物鉴定行业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的根源所在。
据介绍,国家文物局每年举办一次文物鉴定资格考核,难度非常大,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有五六人能通过,最多的一年通过了14人。“南京取得这种资格的人凤毛麟角,全国也不足百人。”
目前,一些所谓的收藏家协会、鉴赏家协会,以及各种纸质、视频媒体,都在开展鉴宝业务,甚至有个别人,打起大招牌,自封为著名鉴定师、专家,在古玩城摆起了地摊为人鉴宝。
南京最早的古玩市场都是自发的。随着收藏热渐渐兴起,政府部门就把它们集中起来,形成市场,但是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构,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