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展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诸多值得回忆的人情世故、值得深思与研究的文化艺术现象。“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深入研究20世纪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对新世纪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书以20世纪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招贴艺术为研究案例,即以二三十年代的月份牌、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和八九十年代的商业招贴图像为研究对象,尤以人物形象为主,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的审美观念、视觉接受方式的变革与转换,从而导致招贴艺术图像的转换。
月份牌、宣传画和八九十年代的商业招贴,不仅是20世纪中国招贴艺术中典型的样式,而且从月份牌到宣传画再到八九十年代的商业招贴图像的变换,充分反映出了20世纪中国招贴艺术图像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脉络。尤其是作为这三种招贴艺术图像中人物形象的变化,譬如从二三十年代月份牌中的“摩登女性”,到五六十年代宣传画中的工农兵形象,再到八九十年代商业招贴艺术图像中的现代时尚男女,人物的发式、脸型、五官的塑造、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的刻画和衣着服饰的描绘,以及人物与背景的图底关系的描绘、选择,等等,这一系列的人物图像志的变化,都深刻地表征出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的人们审美观念、视觉接受方式的变革与转换等,从而导致招贴艺术图像的转换。
本书分三大部分共四章构成。以时序为经线,以月份牌、宣传画和商业招贴图像分析,与同时期的电影招贴画、国画、油画人物形象比较,宣传画与月份牌比较,商业招贴与前两者比较、分析为纬线,展开论述。既各自梳理它们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分析图像的能指符号、总结概括图像背后的所指意义,也把它们贯串在20世纪中国招贴艺术发展的主线上,进行理论概括,总结20世纪中国招贴艺术发展的规律。如月份牌及其图像范式先后经历了发生、发展与转型等过程,每一个时期的月份牌图像的特点与风格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这一部分,时间跨度上自19世纪70年代,下至五六十年代描述月份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图像特征和论述其产生与发展和性质与图像转换的社会基础、根本原因等。
本书不是单纯地梳理20世纪中国招贴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或罗列史料,也不是对月份牌、宣传画和商业招贴艺术图像作简单的图解,或作“技艺”的剖析,而是通过对三者的图像志分析,挖掘它们的图像学意义,即通过研究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招贴艺术设计作品的图像演变,探索出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把不同时期招贴艺术图像置于一个较完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加以研究,“要在历史条件下来理解艺术品,来确定它们的整体含义,而不是孤立的、就事论事的评论、研究艺术品的含义”(E·潘诺夫斯基,1987)。这将会对当代和未来中国招贴艺术发展、建设中国的设计艺术学科等起到促进作用。
本书力图从综合性的学术视角出发,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梳理和展开论述。语言质朴、流畅,结构清晰、严谨,资料翔实,深入浅出,既有很强的学术性,又适宜一般读者的阅读。力求通过对三种典型的招贴艺术分析、研究,展现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设计和社会历史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