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们将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世界在无声地抽搐,“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耶稣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油画《死》创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构图处理上,将矛盾集中在左上角,耶稣安详而平静的脸,没有丝毫恐惧的感觉。紧贴着耶稣胸前的修女,勉强忍住了泪水。悲怆而痛不欲生的是画面前方那垂着头的圣徒人体,人体的左手握着耶稣的右手,耶稣的手无力地下垂。这无奈的世界,让善良进入天国,而罪恶却到处游荡。
林风眠(Lin Feng Mian 1900-1991)广东梅县人,出生于梅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祖父是石匠,传给他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林风眠早年留学欧洲,进入法国弟戎国立美术学院时,院长杨希斯对他的才华极为欣赏,半年后送他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林风眠在法国没有按部就班登堂入室地学习学院派绘画。加之杨希斯又告诫他:不要陷进学院体系太深。于是他初涉学院写实之后,便开始由印象派各家兼涉马蒂斯、卢奥、中国瓷器等造型。1928年林风眠受国民政府之派与林文铮、王代之三人赴杭创办国立艺术院,任首任院长兼西画教授。林风眠的身上除了朴实执着的中国农民性格外,更加浓烈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思想。这两者构成了他一辈子在绘画上不能更改的责任感的沉重情调。林风眠认为:“艺术家亦即是全人类精神生活上之农夫!”林风眠还认为:“一民族之发达,一定是以固有文化的基础,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时代。”林风眠一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的水墨重彩创作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一直受世人的抨击和关注,实际上这是上世纪初西学东渐精神的延续。林风眠痛恨那些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那种逍遥人间的闲情逸致。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高尚人格,要关注社会,要思考人类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运动。
林风眠一生受尽牢狱之灾,“文革”结束后出狱移居香港,直至逝世。现在,好多抨击和加害林风眠的人死了,林风眠却死而复生,现实就像油画《死》这么无奈而冷酷,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