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或曰:人之初,性本善,或曰性本恶,余曰皆不然,人之初,性本无耳。
——题《人之初》
《三字经》里头说:“人字初,性本善。”孟子就认为人性是善的。也有人提出:人从小就自私、贪婪,应该说人之初,性本恶,荀子就认为人性是恶的。我认为两者皆不然,“人之初,性本无。”无论是生理之性别,还是心理之品质皆如一空襄,皆有形而无实。人之初生,如一张白纸,哪有什么善恶记录。人之初不知何以为善,也不知何以为恶,让其行善或允其行恶皆不能为,何善之有,何恶之有?
善恶标准,相对模糊,对善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不作恶,就是善了。我们大多数人是善良的,但并不是大多数时间都在行善。芸芸众生,大部分时间在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奔忙,其间只要不损人、害人就算是善了,哪怕在某些生理生存需求的情况下,有一些行恶的念头,但只要没有去行恶,还是应该算善的。
听说现今有幼儿班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青睐和当“班干部”:居然回家要求父母去向老师送礼。我不能确定,幼儿班的孩子算不算人之初,但我可以确信,幼儿园是人走向学校之初,而学校又是走向社会之初。
但愿幼儿园那装着矮矮的栅栏,绘着绿苗鲜花的园墙,能够阻隔社会不良风气的恶化。就算幼儿园受到不良风气的污染,虽然无奈,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其实人生经过颠颠簸簸之后,每个人都具有善恶两性的,就看社会激发诱导的是哪一个方面,而人本身选择发展的又是哪一方面了。有时候,善恶只是在一念间。而“人之初”、“性本无”,它像一个空瓶子,看社会给它装的是红墨水多,还是黑墨水多了。
大足翁曰:
人之初,性本无;
人之青,性未定;
人之壮,性成钢;
人之暮,性入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