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古有“先有西溪后有杭州”的说法。从古代文人墨客的唱答应酬的史料数量来看,似乎可以不怀疑这种说法。经过疏浚整治的西溪在晚秋和初冬的傍晚,荡一叶小舟凭借船娘的风骚转入雪花飞扬的芦苇丛中,透过若有若无的岚气看那射过满眼红柿树林的夕晖,还有安逸的农家田园和“主人不知何处去、留得空楼住秋风”,那令人一呼三叹的亘古幽思。
姜丹书(Jiang danshu 1885-1962)江苏溧阳人。自辛亥革命前夕应聘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那一刻起,就喜欢上了杭州西溪的红柿。在他为中国美术教育奔走的人生里,杭州西溪的红柿成为了他笔下的不朽。他的一生也因此和杭州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和李叔同为后来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的图画手工的教学开辟出了一片天地。在浙江第一师范李叔同教图画音乐,姜丹书教图画手工,学生中后来在文艺界出类拔萃的有潘天寿、丰子恺、郑午昌、来楚生,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因为听他的图画手工公共课而自承学生。中国美术教育在姜丹书之前是日本人的天下,因此从史学角度把姜丹书定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先驱,是符合历史本来的。姜丹书在繁忙的教学之外,还著述立说他的《美术史》,经教育部审定19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五年师范教科书,又相继出版了《美术史参考书》、《艺用解剖学》、《透视学》、《艺用解剖学三十八讲》、《敬庐画集》、《建筑通解》。
这幅红柿图(68×35cm)作于1961年秋,题识“红到梢头甜到老,姜丹书, 时年七二”。三年前姜丹书从南艺的前身以教授的身份退休回到杭州住在凤起桥的旧居“丹枫红叶楼”。这里曾经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文人于民族危亡之际忧邦忧国的会所,我们现在能够见诸文字的旧时文艺风云,没少出典于此。姜丹书这次重回旧宅专心整理人生的同时,将那块埋藏地下六十春秋的《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起了出来,这是李叔同出家前夜为姜丹书母亲所书的墓志铭,由于战乱一直没有机会立于姜母墓前。几经社会变革复归平和生活的姜丹书,将自己的暮年寄托给了杭州这座城市和他画了一辈子的西溪红柿。红到梢头甜到老无疑是这位贤达的夫子自道。这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
1991年《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丹枫红叶楼诗词集》(浙江文艺出版社)由他的幼子姜书凯整理出版。即将建成的浙江美术馆将在“浙江现代美术陈列”里陈列展示姜丹书的遗作、手稿、文献。历史在风风雨雨中行走了一个世纪之后,将一些平平实实的评价给了这位为中国的美术付出一切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