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君有着扎实的学术根基和宽阔的视野,加上过人才情和勤勉,学术成果喷涌而出。但,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在于他一连串的学术成果。在我,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乡园情怀夹杂其中。无论读到万章君的《粤画访古》、《六朋画事》、《广东绘画》、《岭南金石书法论丛》、《居廉居巢研究》等著述,还是他寄赠的广东文物史料书刊,都会格外高兴。欣喜之后,又不免感到若干惭愧。作为粤人,作为美术史论专业的一员,我却未能于此有所贡献,这是不能以客居异乡为遁辞的。
近日又读到万章君的《岭南近代画史丛稿》,内容均属岭南近代画坛的论题。有纵论百年岭南绘画演进的,有考释国画研究会或“天风七子”的,有辩证风格特征和作品真伪的,所述范围甚广,又多属学界关注议题,相信此书出版后与万章以往的著述一样会受读者欢迎。此书与《岭南金石书法论丛》相类,均为论文结集,只是论书谈画,各有侧重。由于视角不同和论题各异,能直观和全面地体现出万章君在岭南区域文化史方面的学术兴趣和思路特征。就学术探讨而言,既可着眼于宏观把握,也不妨作个案实证。《隋书·儒林传》叙述经学,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不妨借用作两种不同治学方式的注脚。万章君是书著述,正包括着两类不同视域的内容,且均能写出各自特色。但从我作为一个读者的阅读需要说来,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些从原始文献材料出发而进行考辩释读的论题。由于这些题目体现出万章君长期在博物馆工作的资源优势,能够论之有据,言之有物,甚至常常小中见大,其学术意义自然更为人重视。
万章君多年浸淫于岭南区域文化史,收获良多。前面说过,是由于一个学术研讨会与万章结缘。回想起来,10年前的这次岭南山水画研讨会,曾观摩过明清50余人的60余件作品。我在会上的发言,曾试就作者的文化结构和作品的风格模式作过分析。认为在效法过吴门派新安派之后,岭南文化新鲜、灵动的活力体现在李魁、苏仁山等来自民间的画家身上,他们作品中的开放性思维和平民化特质,便是后来岭南画风之先导。我的一孔之见,当然还需继续探讨。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学术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切磋砥砺。沟通、交流与互动,对于学术推进是必不可少的。
此书的价值,当在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