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美术报》已经相识有十年之久了。由于我出生在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陕北,在那里没有多少文化信息来源,最初传来外面的消息就是广播和电视。我读中学期间,在镇上的中学阅览室第一次看到《美术报》,专业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我一时高兴极了!这是我最初看到《美术报》的印象。
正是这份报纸的缘故,使我走向美术创作和研究这一领域的。当初看到这份报纸比什么都要好,在心里就默默祈祷:什么时间我的文字和图片能够刊登在上面有多好啊!这要追溯到1996年夏天,我正读初二,在班里负责办“黑板报”和“手抄报”,学校美术老师王久刚先生发现我是爱好学习美术的“料子”,就鼓励我考美术专业,那时还不懂什么是“美术”的概念,就顺从王先生开始学习素描和速写,由此才知道铅笔还有“B”和“H”之分。到了第二年(1998年)参加中专考试未中,同年秋天上了县里的高中。在高中期间有了相对多的资料信息可以了解和阅读。这时《美术报》每期一到我都必读,因报纸是学校阅览室订的,看完后就要放在原处。在报纸上了解到了众多美术信息,特别是西安美术学院招生考试信息就是在《美术报》上获得的。
大山深处,每周《美术报》的信息是我了解外界美术动态的唯一来源,我后来顺利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美术史论专业),也有《美术报》的一分功劳。可以说,我与《美术报》极有缘,我在这里特别感谢《美术报》为我提供的消息,还了解到了其他相关美术文化动态。上了大学,我选择了美术史论方向的学习,《美术报》就一直伴随着我,一过就是七年之久。在这七年中,特别是后三年左右的时间,我断断续续不定期为《美术报》撰写西安地区的通讯报道至今。一开始撰写匿名通讯报道投递,为画家做无声报道,没有任何私人关系和报酬,只为《美术报》填充展览展示的信息,填充陕西地区的美术报道,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陕西美术。发表了一些,写到重要的长的信息就署上自己的大名,果然下期准时见报。这时我的心情很感慨,也很激动,终于把手写体变成了黑色的铅字印刷体,实现了儿时的美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美术报》仍然是我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坚持不断地为该报撰写美术通讯报道。在陕西,只要是西安发生的美术、书法等艺术展览等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电邮传达给《美术报》。
近年的《美术报》不断地改进版面的设计,增加文化含量,容纳了相当大的信息量,为画家宣传自己,展示自己,为艺术家之间交流和学习提供了一块天地。各个版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来完成的,这都功归于《美术报》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给美术研究学者和美术界朋友提供了丰盛的艺术大餐,并做着等身“嫁妆”。《美术报》也为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提供了交流学术研究的平台,促进社会文化艺术的进步和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报纸属于纸质平面媒体,与空间影像媒体有着较大的区别,报纸可以长期保存(立体影像也可以保存),便于查阅。《美术报》是展示画家的舞台和沟通的桥梁,当今,《美术报》已经成为美术界重要的学术刊物,在学术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报》与我的不解之缘,从求学的道路上就一直陪伴着我的进步,拓展着我的视野;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学习绘画的艺术生涯,现在也不例外。最后祝愿《美术报》越办越好,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见报,与大家共勉!《美术报》走过的十五年历程越走越辉煌,最后祝愿《美术报》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