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副刊
3  4  
PDF 版
· 丝路采风散记
· 塔皮埃斯 《作品2号》
· 美术报的效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丝路采风散记
三皇五帝始天水 麦积石窟塑佛国
任东毛 (浙江 杭州)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相传盘古之后,伏羲为三皇中的第一皇,黄帝为五帝中的第一帝。而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和黄帝都出自天水。

  天水,古称秦州,它位于甘肃东部,渭河南岸,素有“陇右门户”和“陇上江南”之美称。相传秦始皇先祖曾在此处为周王室牧马,并以此为发祥地逐渐发展壮大,最后成就统一大业,所以称这里为秦州。天水起名始于西汉武帝时,源于一则“天河注水”的传说。相传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有一天在今天的水市南,突然雷电交加,大地震动,红光闪现,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天河之水注入其内,形成一个洞。《水经注》载:“上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两汉之际,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南来北往,商贸云集,车水马龙,使天水成为富庶之地。直至明清时期,还流传着“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的俗语。

  今属天水地区的秦安县,位于天水市正北50公里处,这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站。秦安历年出土的文物,证明古秦州一带历来是繁华之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叶家堡出土的一批唐三彩。计有武士俑、文吏俑、立俑、骆驼、马、牛和镇墓兽等180余件。有意思的是,秦安县出土的唐三彩中的牵驼俑和牵马俑,都是西域少数民族或国外西亚地区商人的形象。牵驼俑头戴黑色小帽,身着黄绿色的翻领长袍,领子为白色,露出的衬衣上,红底白花,分外雅致,人物造型眼睛大,眼窝深,鼻梁高,鼻翼阔,头发和胡须黑中透黄;牵马俑略低,其形象特征与牵驼俑相去不远,无论造型、色彩还是人物的服饰,都具有鲜明的胡人特点,再现了来往于丝绸之路上商旅云集、胡汉杂居的奇特装束。这些出土文物充分且生动地说明了当年中原人民和西亚各民族,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广泛而友好的交往,叙述了那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天水还是一个人文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相传这里曾是秦始皇老祖宗的发迹之地。这里也是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处,说的是隗嚣被汉光武帝灭于天水的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这一带长期斗智周旋,使得天水更是名扬四海,《三国志》、《三国演义》中记载的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以拒张郃、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扶琴巧施空城计、诸葛亮六出祁山,以及计收姜维等故事,都发生在天水地区。天水又是一个因系战略要地、当地人向来崇武而屡出名将的地方,除“鞭笞天下,威镇四海”的秦始皇嬴政外,西汉威摄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大将军李蔡,以及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等都是天水人。天水不仅出武将,而且也出文才,天水籍文人当中造诣最高、而又享有崇高声誉的,要数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天水秦安一带)人,直至今天,天水人一提起李白,仍会流露出一种亲切的自豪感。此外,旅居天水的历代诗人、作家也不计其数,其中与李白齐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秦州曾客居三个多月,写下了117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如《秦州杂诗二十首》,描述了唐代丝路重镇秦州城的风姿美景,读后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魏晋以后,佛教文化风靡大江南北,处处建塔立寺,开窟造像,天水也不例外。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纷纷在这个艰难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我们在离天水城区东南约45公里的山林中,看到有一孤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独领一方风骚。此山因其形酷似农人秋收后在场院中堆起的麦垛,故有麦积山之名。闻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就在这山川秀丽的陇山密林之中。该石窟以其造像精美绝伦、内涵博大丰富,使无数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和海内外游客为之赞叹和倾倒。麦积山石窟也是甘肃省拟推荐的文化遗存,作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备选点。2007年8月29日上午,我们带着“申遗丝绸长卷”,在“麦积山馆”受到了该馆馆长的热情接待。他带头在“申遗丝绸长卷”上签名后,还专门安排馆内人员陪同参观并给我们作具体的讲解和介绍。

  麦积山石窟的开窟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余年前的十六国后秦(384—417年)时期,北魏至隋代是其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

  麦积山石窟又被称为“绝壁上的佛国”,它现有编号洞窟194个(东崖54个,西崖140个),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特点的各类雕塑7800余尊,壁画1000余平方米。其中的泥塑像,虽未经窑烧,在经历千百载岁月后,仍坚如陶瓷,油光发亮,实属难能可贵。最瞩目的,是由隋文帝开皇、仁寿年间(581—604年)兴建,位于七佛阁下那三尊高达15米的摩崖大佛,至今保存完整。其历代雕塑精细优美、技术高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因而被现今的专家、学者誉为“东方雕塑博物馆”,在中国佛教史、雕塑史、绘画史、建筑史等诸多史学领域的研究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麦积山回程,我们又到天水市区西城关,瞻仰了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伏羲庙(又名太昊宫)。这是一个专门祭祀伏羲氏的场所,也是中国最早的皇帝庙宇。祠庙里保存的碑碣上,对伏羲作了这样的介绍:代天称王的伏羲是其母毕胥踩了巨人的脚印后孕育而生的。他结网制弓,教人们从事渔猎和畜牧业;制造文字与琴瑟,教人们知书达理。他通晓天文地理,画八卦、著《易经》、制定历法,谱写了中华民族开化史上的第一页。作为劳动与创造的化身,从尧、舜的远古时代起,伏羲已被奉作人祖来尊崇。现伏羲庙整体建筑群座北朝南,主要建筑沿南北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院落重重相叠,四进四院,高深幽远。东西两侧的建筑严格保持紧联对称的布局,分布有序,44座古建筑,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特色。其中矗立的主要建筑先天殿、太极殿是我国明代木构架建筑的精品。伏羲庙院内有古柏64株,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列植,古木参天,鸟雀翔集,另有唐槐一株,苍劲挺拔,古趣盎然。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自秦汉至明清从未间断过。据说,天水伏羲庙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相传正月十六是伏羲的诞辰,城乡民众进香祭祖,形成较大规模的民间祭祀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为龙的生日,天水市政府会在伏羲庙举办盛大的公祭伏羲典礼,2005年起,此活动升格为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祭,从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公祭活动。

  2007年8月29日

  编者按:2007年夏,由浙江省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丝绸协会、当地新闻媒体以及画家考古专家组成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万里行采风队”一行20多人,历经一个月,长途跋涉近万里采集了古丝绸之路上一处处历史遗存的珍贵资料。作者作为其中一队员,在万千辛苦的行程中不忘记下每一处的精彩,时隔近一年,再开卷读来依然如数家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12 丝路采风散记 任东毛 (浙江 杭州) 2008-5-31 48256DEA008181F54825743900290C67[];美术报000122008-05-31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