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副刊
3  4  
PDF 版
· 独为江南惜天庐
· 导师如父(三则)
· 神 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导师如父(三则)
拐子凤(江苏 南京)
  我的导师周积寅先生在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四十五周年的时候,出了本文集《永不驻足》,当时我写了篇随笔——《导师如钟》收在集子里。一晃五年过去了,今年是周老师七十华诞暨从艺五十周年,回想起周老师与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学业上的严格要求,还是生活、工作方面的关怀,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父亲的爱。

  翻开近年写的博客,发现导师的影响无处不在,录其中三则如下:

  1、周老师的借书簿

  (2006-1-11)

  周老师的家像个小型图书馆,藏书之丰闻名全校。从我们专业在读学生和已毕业学生,到其他专业学生,乃至学校的老师,都常去借书。周老师均慷慨无私提供。但必须履行一道简单的手续,就是在借书簿上登记一下书名、借者和日期。共有三本借书簿,都已用了若干年。

  大概是在读硕士二年级时,有段时间,我去借书还书的频率特别高。每次还的时候,周老师都说,好的,待会我就把借书记录划掉。

  可能几次借书登记在不同的本子上,我也不知道周老师有没有划掉。但我这人还是有点迂的,心里老是不踏实。

  终于有一天,在别人来借书的时候,我恰好在一边,发现我前面已经还回来的书一本没有划掉。于是跑去跟师母嘀咕,我说,每回借书的时候都让我们登记,可是我还的书已经好久了都不见周老师划掉。

  没一会儿,师母悄悄跟我说,周老师已经把你的记录都给划掉了,他说你提的意见很对!当时我真是非常不好意思。

  自此,多年来,只要我去还书,周老师必当我面划掉记录,还郑重说声:“我划掉了啊!”可是我发现他对别人还是那样,有人还书来,他常说,好的,等我有工夫给你划掉。前几日,我去还几本书,当时周老师非常忙,我说,等您有工夫再划吧。可是不一会儿,他还是翻出借书簿,当我面用红笔大大地写了个“还”字,并举起来给我看,说:“我划掉了啊!”

  2、大辞典的意义

  (2007-7-1)

  《中国画论大辞典》已经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一五”重点图书项目,现在还想再申请一项科研项目,以期有更充足的经费补贴一下与庞大的工作量实在不匹配的微薄稿酬。

  别的不说,我明白这本书对于周老师的意义。这部辞典,其实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项研究,周老师著作等身,其中不乏重量级的研究成果。主编这本辞典,周老师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我觉得甚至可以用深情款款四个字。因为所有的编委都是他的弟子——“周家军”。

  第一次编委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我们几个先去筹备了一下。周老师说,明天是一场大检阅。我想,他的意思,并不仅仅是第二天,他的诸多久未见面的弟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一堂,而是这个研究的本身,也是对他几十年的教学的检阅。周老师曾经将我们每个学生的照片和简介放进他《天道酬勤》那本集子,笑着说:“我看着你们一个个笑吟吟的脸蛋,仿佛看到一棵结满果实的树。”

  3、周老师的新著

  (2007-7-16)

  《中国历代画论——掇英·类编·注释·研究》出版了,周老师自己买了100套,赠学校20套,所有弟子每人一套。我的这套,是第一套,样本。那天,我说要回家了,周老师就先把样本题签后给了我。

  这书,等了很多年,才拿到。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就盼着出来,很多地方就懒得再找其他资料了。而出版社为了能够获奖,不惜成本,校了若干遍,从出版社到周老师手上,来来回回盘了若干年。我们学生也帮着校对若干遍。

  此书,可以作为本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专用教材。从构思到成书,导师费时近二十年。不过,二十年磨一剑,在当前社会已经非常难得了,相信肯定会一印再印,一版再版的,一如老师的《中国画论辑要》。

  老师总是拍着这套书的厚厚一沓书稿对我说:“俞老出了一套《中国画论类编》,我出了这套书,你呀,以后也要出一套代表著作超过我们。”

  每当此时,我总是虚汗直冒,结结巴巴地低声咕哝:“我,我……怕是超不过了……”

  这种分贝,老师一般听不清,会“恩?”一声,我就“呵呵”傻笑着过关。

  最近,周老师正在四处张罗着将俞剑华的诸多手稿以丛书的形式面世。可是出版社考虑效益问题,犹犹豫豫。俞老的手稿,无论内容还是他漂亮至极的小楷,以及一板一眼的红笔批注,每回看到,竟然想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09 导师如父(三则) 拐子凤(江苏 南京) 2008-8-30 48256DEA008181F5482574B1001166D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