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评论
3  4  
PDF 版
· 南北居知见录
· 乐为牛造像
· 关于书法的话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为牛造像
■聂鑫森
  中国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农业大国,对于憨厚、诚实、吃苦耐劳的牛,总是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亲近、尊重、崇仰,并将牛的精神气质上升为我们中华民族品格的可贵元素,歌之、咏之、写之、画之。

  以美术而言,从古到今,牛就是一个传之不衰的题材。尤其到了唐代,专攻画牛者不乏其人,比如戴嵩和韩滉。

  韩滉曾是位高权重的宰相,存世的佳作首推《五牛图》,或行、或奔、或龁、或鸣、或舐,线条沉稳而灵动,笔墨简洁,骨力、肌理十分传神,特别是牛眼刻画精细,元人赵孟頫誉其为“稀世名笔”。戴嵩是师从韩滉的,但更为人称道,牛的神情、动态、生活习性了然于心中,并呈现于笔下,而且牛眼中能见出牧童的影子。

  更多的画家,是兼攻画牛,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如宋代的夏珪、李唐、阎仲、阎次平、游昭,明代的沈周、郭诩,清代的石涛、任伯年等。阎次平的《牧牛图》,分春夏秋冬四段画成,合装成册,是小写意的典范;石涛的《大涤子睡牛图》,他的牛尽意地体现了“遗貌传神”的特征。

  现当代画家中的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黄胄、林曦明、王同仁、汪观清……都画了大量的有关牛的画幅,而且各有独到的笔墨,自成一番面目。

  齐白石出自农家,放过牛,种过田,所以他作牛画,曾题曰:“曾牧星塘老屋前后。”75岁时,在教他的学生娄师白的稿本《群牛》中,寥寥几笔浓淡墨,就画出了牛的各种姿态,确实工夫精深。“我曾问他能不能从牛的后部作画,他就画了一幅《柳牛图》。他说,从后部画牛就用简单几笔把牛身、牛腿画完,略添牛口、牛角,就能表示出牛向一边看的神态。要注意只画一个犄角最有趣味,若画两个犄角部位就不妥当了。尤须注意的是在牛尾旁留一白线,没有白线,牛尾远看是分不出来的”(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白石弟子李可染,在名之为“师牛堂”的画室里,以牛为师熔铸自己的人品、襟怀,同时挥毫不止地以大写意为牛造像。他说:“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他的牧牛图,有着开阔的时空,笔简神完的造型,点线面完美的对比与交织,以泼墨、积墨造成浓淡干湿的变化与渗融,光影生动,细节准确。他的题款亦很漂亮:“渡石溪水系渔船,细雨濛濛叫杜鹃。花片打门春已暮,牧童犹枕老牛眠。”“给予人者多,取予人者寡,其为牛乎。”

  家藏画册中,有《林曦明画牛》,时或阅之。林先生系浙江永嘉人,号乌牛,自谓“画牛千条还嫌少,读书万卷不厌多。”他画牛,笔墨更趋简洁,两笔画出牛额,一笔画出牛鼻,连簇带勾画出牛角、牛眼,再簇出牛脸、画出牛耳,牛头画成不过十来笔,尔后画牛身、牛腿、牛蹄、牛尾,抓神取貌,气势雄浑,淋漓尽致。无论行、跑、卧、游、斗的种种姿仪,都呼之欲出。他说:“我家养过牛,我也放过牛,对牛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上世纪60年代下放农村劳动,去奉贤文化农场,那里是一片‘上海的北大荒’。海堤边上,常有公社的牛群。牛在海堤边的草坪上过夜……”因此,他画牛有着厚重的生活积累,加之对历代画家画牛了如指掌,刻苦磨砺,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独到的表现风格。

  农历的鼠年过后,便是牛年,相信我们的画家,将挥动如椽之笔,为牛造像,以弘扬敢冲敢闯、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33 乐为牛造像 ■聂鑫森 2009-2-7 48256DEA008181F548257552002739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