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斋点评
九里松是杭州西湖北的一处地名。据说唐代刺史袁仁敬镇守杭州时,在洪春桥至灵隐﹑三天竺间遍植松树,路边左右各三行,凡九里,由此一路苍翠夹道,人称九里松。
旧时车马少,山道逶迤,长松蔽日,九里松一带是相当静谧的。南宋词人康与之有《长相思》一首写此处风情: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可见宋时此处,俨然已成青年男女幽会定情之首选之地。
南宋书家吴说曾写有《九里松》匾牌,竖立此处。
却说有一次宋高宗赵构到天竺寺去视察,御笔亲书了一块匾牌,而把吴说所写的那块撤下了。过了不久,吴说受命到信州(今江西上饶)去当太守,进宫向皇上辞行。宋高宗趁便问他说:“‘九里松’那块匾是你写的吗?”吴连声说是。高宗又说:“我也曾写了三次,但看上去总没有你写得好。”吴忙说“哪里哪里”、“谢谢谢谢”!等到退朝后,高宗即下令把吴说所书原匾重新竖上去。手下人到处搜寻,总算在天竺一处仓库内把匾找到了,于是重新把它竖到了路边,今天人们看到的就是那块匾。
中国书法,玄妙精深,流派纷繁,有时候,好坏真的很难评判。更何况还有两个难点,让人挠头。
一是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笔者熟稔的一位朋友,花鸟画得不错,字如蟹爬,实在不敢恭维。但他却常自诩:字比画更好,你们是不识货。有这种想法的人,书画界何止一二。
二是字以名传。国人字写得好的,多得很。笔者已故的父亲,当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就练就一手好楷书。但升斗小民,字好,有什么用。所幸父亲退休以后,被图书馆聘请,誊抄了几年古籍善本,总算没辜负了那一手好字。而街头巷尾,却不乏滥笔题辞,因是地方首长所书,涂鸦也成了墨宝。
由此想来,赵宋天子,虽然北抗强虏无方,但对艺术、对人才,却还是尊重的。书法中的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宋高宗赵构亦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著有《翰墨志》一卷,对书道和书艺均有极深的造诣。他亲笔敕岳飞的《起复诏》,日前重现江湖,起拍价初估就为800万元。
正因懂行,才会识货,设想,如果一个领导本身不学无术,要想让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恐怕也是奢望。
(转自2009年2月4日《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