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鉴藏
3  4  
PDF 版
· 原创性,中国画收藏的新视角
· 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不是样式
· 名家书画“绝对克隆”造假法辨识
· 原创性收藏是一种高尚的学术精神
· 艺术的原创性是艺术价值的集中体现
· 艺术的原创性是学术定位的核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第一讲
名家书画“绝对克隆”造假法辨识
  名家书画“绝对克隆”作伪法,也有圈中人俗称之为“下蛋”造假,也就是从一“母”本生出若干“子”本来。它具体指作伪者主观上力求像复印机一样将某位书画名家的某件作品原原本本一成不变地复制出来。有些伪作上的图章与母本的可能会不一样,但一定是该名家常用章的仿真复制。此造假法的操作者有的系徒手,有的则是要借助某种特制的仪器设备,在选取克隆母本时有的直接用原作;也有的只参照影印件,作伪者试图让“子”本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母本。

  在现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以该作伪手法炮制出的名家赝品极多,且其骗人指数相对较高。某些炮制者的实际操作水准确实已达到令不少行家难辨(书画)真伪的程度。此类伪作的操作人一般具有较深厚的艺术功底,他们有的本身就是水平不差的名家嫡传弟子或职业书画家,当然他们事先也会“大投入”地进行揣摩演练,为正式操作作准备。这一种类型的伪作面世后,只要其母本未被发现,一真一赝作品在没有作“货比货”对比可能的前提下,大多数人将很难识得“庐山真面目”。但话又要说回来,若是鉴藏者能把当局仿品的母本真迹从哪个地方给找出来,那确认伪作便得到了“铁证”,伪作的冒牌性质就暴露无遗。看以下这二件一真一疑伪(凡本人认定系伪作的在现在与以后的文章中皆以“疑伪”字样表述)作品便能直观说明“绝对克隆”造假手法的一切问题。

  此件陆俨少疑伪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1,便是高科技时代的书画造假产物。由于作伪者使用了某特种定位仪器参照着真迹本图2来作伪,最终赝制效果显得相当逼真。使得该疑伪作品到后来“躲过”了重重把关,竟然被选入去年6月在上海美术馆为纪念陆俨少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流光溢彩——陆俨少作品展”中,并展示于展厅的最显要位置。当时此画左边还配置有陆俨少次子陆享用毛笔书法题写的洋洋洒洒近五百言的“赞美”跋文,提起这一幕,现在无不令人感到遗憾。通过一真一伪俩图比较可知:它们“画”的尺寸相同,面目基本一样,连有的小细节诸如某处笔线起承转合的运行态势也很接近,包括三方伪印章的印文和钤盖位置也都如法炮制。且伪作还经过做旧处理,表面气息似乎更加“古典”。难怪有不少圈子里人都说现在专家“打眼”(收藏界俗语,意指看错了署名某名家作品,以假当真了)是书画鉴藏界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辨识“绝对克隆”的书画成品,我认为不必多言什么鉴定的大道理,至关重要的就是鉴定者的识伪与临场经验及实战状态。一旦我们做不到“明察秋毫”,即使俱备了好眼力,也往往于事无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鉴藏 00014 名家书画“绝对克隆”造假法辨识 2009-4-4 美术报000142009-04-04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