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下简称“记”):在今年的“两会”中,您提出“高等美术教育应该依照社会需求来发展”的提案,促使您提出这一观点的现实依据有哪些?
刘大为(以下简称“刘”):据最近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待就业农民工数字达到2000多万,去年大学生未就业的还有100万人,而且今年又增加了即将毕业的600万大学生。这总计2700万的数字,面对的是2009年国内只能提供900万的就业岗位的现实。这样算起来,国内还将有将近2000万人得不到就业机会,其中可能有很多就是大学毕业生。
因此我就在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实?艺术高校特别是美术高校的扩招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伴随着报考人数的急剧增加,一些艺术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艺术专业自“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立场出发,纷纷迈开了扩招步伐,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以近些年持续不断的艺术教育热潮来看,艺术教育扩招发展的速度令人吃惊: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全校的本科生加研究生总共才180人,而今天8大美院的在校人数恐怕已经要“数以万计”了。扩招的热潮来源于考生报名的热潮,一个美术学院一年报名的考生有几万、十几万,这都是司空见惯的数字;一些非专业美术院校,每年平均也都有1.5万考生报名。比如山东潍坊这个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招生考试的考点,每年都能吸引超过30万考生云集至此,美术类学校更是招生大户,每年都有十五六万的美术类考生,每到冬春之交要报名考试时,都要租用体育场进行学生的专业课考试,考点周围旅店爆满,还需要出动交警维持秩序。而且还有林业、纺织、交通等专业大学都在纷纷增设美术系或美术学院,主要原因是社会上考生多、美术专业学费高。4年之后,这些学生毕业出来,都涉及到就业出路的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我和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担忧:高校扩招的数量过多、速度过快,其火热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经济、外语等传统热门学科,这种现象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是什么,是否能真正促进当代高等艺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来,艺术院校报考热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与之相伴随的艺术院校的扩张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我提出,艺术院校盲目扩张和扩招的热潮,是到了该降温的时候了。
记:您认为随着美术高校的扩招,在学院教学上是否会产生一些问题?
刘:其实高等院校设立美术专业,逐步增加高层次的美术研究和创作人才,为美术教育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将会提供很好的条件。但在高速发展中的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管理和体制水平上参差不齐的问题。
同时,艺术本来就是小规模的专业教育,但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高校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迅速扩大的招生规模、日趋雷同的办学模式、过分强调技术而轻视创新,这是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在教学上存在的通病。很多美术院校成倍扩招学生,致使美术教育变成了“大放羊”的粗放式教学,随之便会出现如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硬件不足,学生入学门槛低,通过美术班“短平快”的突击训练便能达到升学目的,专业考试内容越来越模式化,过分注重专业成绩造成文化课成绩偏低,以及毕业后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