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画家

朱炳仁 ——梵铜之心 时代巨人

  如果你到过峨眉山,当会记得宝光庄严、金碧辉煌的金顶;如果你到过常州,当会记得那座当代中国第一高塔——天宁寺塔;如果你到过灵山梵宫,当会记得那幅传世瑰宝之作的铜雕《百子戏弥勒》;如果你到过印度玄奘纪念堂,你当会记得那幅记录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谱写中印文化交流佳话的巨幅铜雕壁画……这一件件传世佳作,都出自当代著名铜雕艺术大师之手,他就是朱炳仁先生。

  朱炳仁先生兀兀穷年,沉浸在铜艺术的世界,为当代中国创立了十大铜建筑以及更多的艺术瑰宝。这些艺术瑰宝以铜为媒质,多展示佛教文化的精华,但却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艺术之魂。

  我在承担沟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工作中,曾多次赴台参加诸多佛教界盛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铜桥运台”。

  2007年12月22日,杭州灵隐寺赠送一座全铜打造的同源桥给中台禅寺,象征两寺之间发出同源,相互结盟。铜桥正是朱炳仁大师虔诚设计。桥身金光瞩目,长10米,重达8吨。当时有7万民众登桥发愿,共祈和平安康。当天凤凰电视台向全球77个国家直播了盛况,为两岸的通好谱写了一段佳话。在那次盛大的仪式上,中台禅寺惟觉长老赋诗云:“金桥庄严通两岸,迷悟只在一瞬间,悟时登桥到乐土,迷时寻找桥不见。”我又和诗:“日月潭边听风雨,西湖影里念家国。一桥两岸通三界,直教人心出娑婆。”“桥相通”更是“心相通”,以一座桥,连接两岸的心,这个简单的愿望贯穿了铜桥的构思、雕凿、完善的全过程。用朱炳仁先生的话表达就是:“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两岸同血同缘,同源同脉,度尽劫波兄弟在,心灵之桥架起,没有走不通的大路。”

  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这其中当然包括文化复兴。而艺术是文化复兴的先导,它启发人的想象,激发人的灵感。数百年前,西欧就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丢勒、荷尔拜因等,群星闪耀,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开启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伟大复兴,也应该是一个呼唤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

  佛教在中国两千年,艺术巨人的产生自然有不少源于佛教艺术的创作。他们常常又同时是佛教思想精华的真诚感悟者和实践者。无论是古代敦煌壁画和经卷的画者或写工,还是成为当今修造中国佛教铜艺术建筑最多最著名的朱炳仁大师,他们能够以痴迷的“出我”状态进行持续多年的创作,是由于每个人都在坚信,他们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大师就要有不同凡响的彻悟。朱炳仁先生不但对佛教铜艺术创作倾尽心力,还着力发展了中国独特的铜雕和铜建筑的工艺水平并促进理论研究。这无论是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还是佛教艺术界,都可称是独一无二的先行者;是从历史和当今社会发展多个维度都值得大声喝彩鼓励的好事和善事。

  随着中国日益繁荣昌盛,随着综合国力稳步提升,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两岸的经济合作货畅其流,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化艺术的阐述者和影响者,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用可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容共通的艺术语言,阐述中华民族深邃隽永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和谐的理想与追求。

  真心盼望朱炳仁大师能以梵铜之心,熔铸联通两岸、走向世界的创新之路。

  佛曰:佛即心,心即佛。

  朱炳仁说:“但愿铜就是我,我就是铜!”

  在这个需要巨人而且在各方面都产生巨人的时代,在这众多精彩绝伦的艺术瑰宝面前,我们俨然看到一个又一个巨人向我们走来;我们可以预见中华文化必能返本开新,必能滋养出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佛在大中国,大中国有佛!

  铜是中华,中华是铜!

  

  

  (作者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现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美术报 画家 00028 朱炳仁 ——梵铜之心 时代巨人 2010-07-10 nw.D1000FFN_20100710_7-00028 2 2010年07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