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画家

品味《中国龙,中国红》

  虎年四月,春日回暖。杭州,雨过天晴的一日,我再次见到了中国熔铜艺术专家朱炳仁,并在其铜博物馆欣赏他的新作。

  熔铜作品的独特魅力将我深深吸引,其中《中国龙,中国红》更令我深深震撼。那是一件充满生命力的作品:起伏跌宕的龙的造型彰显着大气和张力,热情洋溢的红色迸发的是华夏子孙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

  龙是中国的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而红色则代表着生命与活力、激情与勇敢,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千百年来,“龙”与“红”吸引着无数炎黄子孙的热情,人们运用了数不清的手法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朱先生运用特有的熔铜技艺,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集精神之力,以大写意手法准确而精炼地表达出当代中国与中国龙所富有的独特精神。透过静与动的转换,时空交错的舞动,龙之势与人之情巧妙地融为一体!顿时,作品在超脱,精神在升华:一龙舞过千年,一龙舞遍中华!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是炎黄子孙,便能与作品相通、相融。

  想到此,我禁不住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在衡量着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当代艺术究竟缺失了什么?

  当代,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创新性,然而什么是创新?如何去创新?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当代艺术形式高于一切,完全忽视内容和精神。我以为:当代艺术所具有的当代性,即代表着它是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是不可脱离社会与时代盲目创新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表面看两极相对,实则却相融、互生。把握好这些关系间的度是当代艺术创新的关键。我并非说前人用过的东西现在就不能再表达,岂知人类的基本情感古往今来都会共通。作文者运用字词,作画者运用颜色,同样的主题历经数代人表现,一样能涌现出很多风格迥异的杰作。艺术灵感源自于作者内心,只有用心雕琢的作品才能与更多的心交流,并在被感知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艺术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朱炳仁和他的《中国龙,中国红》,在真诚的创作情感基础上,将中国人所熟知的物象原素与精神载体,结合现代材料、当代技艺并以独有的方式来表达当代人的感受,这在当代雕塑立体造型艺术实践中意义非凡。

  我尊重那些能为我们当代社会提供丰富的艺术硕果的艺术家,是他们用灵魂与智慧熔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人们才有可能、才有机会享受艺术独特的感人魅力。如此,当代艺术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作者系《雕塑》杂志社编辑,文章本报略有删节)


美术报 画家 00028 品味《中国龙,中国红》 2010-07-10 nw.D1000FFN_20100710_12-00028 2 2010年07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