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4版:副刊

文章导航

有所思

自然的存在

  与朋友常谈,人生短暂,譬若流星,以年轮而论之,真可谓“翠柏一梦百代人”,自然的状态是无穷的。至于剑门,更是冥想苦思。

  有玄宗的夜半梦醒?化作玉环的冰肌粉黛,依旧是浓荫大道,狂风怒吼。穿过乌黑的古柏,月亮显得斑斑点点,一串串碗口粗的冷光,自天而降,把把利剑寒气逼人,去了湿润,失了色彩,添了呼唤生命的悲怆放歌。拎起赤棕色的泥巴,斜手抚摸斧凿似的树身层皮,起坐于冰冷丰润的歇脚石上,试问苍天,当然是有,惜哉,悲哉……

  古人烟去,而苍柏依旧,所遗憾的是当年的玄宗无意顾及这浓荫湿润,厚重的古柏大道,这壮丽的美景,而所伴者,却是弃权而保命,爱情与国家,逼迫压抑的艰难抉择。倘若,依了爱情,寻归苍柏,休管他门外的斜阳初上,岂不换了人间,了却了自然的人生存在。

  想玄宗大道古柏难赏心

  观自然人生数落有几何

  仁智之乐

  只因爱山, 我曾把自己喻作仁者,只因爱水,我把自己喻作智者。无论长江、黄河、湖泊还是山岳、层峦、烟林,从自然山水中我能得到全然的欢乐与愉悦,临春风,思浩荡。望秋云、神飞扬。山水、秋云,春风寄托着我的悠悠闲情。荡舟倘徉,青山幽静,松柏榆桧,波光映日,世间绝胜。美景是醉人的。

  隔山之望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以单一化的写实油画到多样化的绘画形式,包含着多种因素,其最主要的因素是艺术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艺术家思维方法及社会审美意识转变的共同体现。这种思维方法的转变,积极的一面在于它使艺术家不仅从直觉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使绘画艺术不仅只表现客观事物,而大大加强了人的主观精神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这部分艺术家将表现的形式还原为点、线、面并以此为媒介构成画面的最佳效果。

  一个民族的美术发展,只有立足于本土,忠实于作者的真实感受,积极吸收外来有益的东西,才能真正地在世界艺术中有立足之地。

  科学大多以“规则”为美,相反在艺术当中,美的要素大部分是“不规则”的。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完整的作品,往往是未完成的作品,而在一般看来完成的作品却有美中不足,这说明,过分的追求“完美”,往往失去的是勃勃生机,而生机之趣,就美术作品而言,是精神的高度。所以,艺术作品保持它的生机是最高境界。

  东西方艺术家相比,东方人的主观性更强,从东方的传统来看,焦点的集中往往是精神的科学。

  中国的水墨画艺术就是一种平面的残缺艺术,它的残缺点,在于大面积的空白,其艺术精神的追求完全是与科学相背离的。

  关于水法的笔记

  我画了大概十年的山水,而对水的理解,却是近日的事情,例如:水口,中间地带应是淡墨去塑造,而不应该是浓墨,更不能使墨的色度,暴于两边的夹石,倘若用浓墨去表现,那么,水的形态显现,将是枯干而不干净的,更谈不上清澈,只有用淡墨,才能表现出山水的绵、山的清、水的流动。当然,这并非是原则,必须这样,至少,在目前我的绘画中应是这样的。

  翻开古人的画册,不尽然都是按照这个原则行事,但我认为浓墨的表现,远远不能达到淡墨的表现。

  宋代尚法

  在宋代,山水画开始发生蜕变,体现文人士大夫及广大人民审美趋向已日见明朗。汉唐以来,皇家风范、贵族趣味已逐渐被取代。艺术已走向全方位关照生活并呈现出高亢的创作热情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从历史的言论去看,是法理完备的阶段。内容上,宋代的山水画,大多是取材于名山大川,克服唐代山水画所限,将山水画的触角定位在大场面、历史性,表现崇高美。主张人与自然的共享和互补,所作景致可游可居,视觉冲击往往是大而实,以求其真为最可贵。

  形式上,构图以千山万水、迂回反复,满、大、丰厚是光彩照人的一面,沟、壑、峁、川、峰、岭、岫、榖、峪、沙渚、江、海、河、溪、潭、湖、池、塘、茅舍、村落、城池、寺院、阁楼、轩窗、亭、榭、楼、台无一不涉及,形象选择复杂多样,客观描绘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表现手法,典型性形象特征。

  山水画法理的谨严度,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后来人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就借鉴前人而言,宋代是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性阶段。心专、情挚、法严、理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是最大的特色。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副刊 00044 自然的存在 2010-07-17 nw.D1000FFN_20100717_5-00044 2 2010年07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