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
与博雅斋的缘分
沈怀德(江苏 镇江)
博雅斋老店建在“书画之乡”福建省诏安县中山公园附近,跟周围的建筑物比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它却进一步提升了这个书画之乡的文化品味。这个仅有一层的书画专卖店出售一些活跃在该县的书画家作品,并为该县与其他地区的书画篆刻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在那里,我见到了华人德以及县里老书画家许沙洛、沈荣添、高继文等人的作品,一看到这种水墨抒发出来的情感,我就为这种美所震撼,很自然地想起大海和麦浪,那无边的蔚蓝和金黄有一种磅礴的气势。这种绵延的水墨线条编织起一个个感性的如梦如幻的艺术空间,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图腾,暂时忘记了生活的琐碎,四周只剩下纯净的清新流动的空气,我想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吧。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甘愿长期忍受清贫的煎熬,却不肯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让书画家放弃书画等于不让他们表达,你就是给他们百万巨金他们也许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博雅斋的一位售货员说,他原先的工作本可以使他赚不少钱,但是他放弃了,因为他越来越感到无聊,体验不到深远的宁静。我告诉他,在厦门海关有我们一个老乡在当处长,他以前曾在我们村教小学,那时他常到博雅斋来买一些笔墨回去教孩子们练字,名家的作品他买不起,每次来只能多欣赏一会儿,谈起每次欣赏后的感受,他说:“官场明争暗斗关系错综复杂。是我青年时代在博雅斋欣赏到的那些书画作品,使我始终保持宁静,对物质的追求显得少,对正直完美人格的追求反而多了。在赖昌星案中我没倒下,首先要感谢博雅斋给了我人格上的熏陶。”他准备退休后在厦门开一家文渊阁,近似于诏安的博雅斋,希望能给忙碌的厦门带来一些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宁静,至于盈利与否倒在其次。
我跟这位售货员作这些交流的时候大学还没毕业。从小学第一次到县城在博雅斋被这种水墨的韵味所震撼后,我就对博雅斋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然后是初中、高中,每次到街上买日用品我必去博雅斋,我看到了寿山石、青田石、一得阁、曹素功、来自各地的名砚名笔,规格多样,古香古色。书画爱好者、书画家进进出出,神定气闲。博雅斋的老板和伙计一边品茶一边翻看帖子,会给大家介绍作品、作者以及笔砚墨的好坏和挑选标准,他们丝毫没有强行推销的意思,每来一趟你就能增长一点知识。在那里我买了一本《艺术鉴赏》,厚厚的一本才45块钱;从古到今,从建筑、雕塑到书画,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一路介绍下来,教你怎样去欣赏一件艺术品,内容极其丰富,我看了以后对美术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不求成名成家,只想通过这些东西来进一步完善自身,为自己寻找一些文化上的慰藉。我感到艺术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基本上却是相通的,比如书画上笔墨的干涩、淋漓和黑白的相映成趣,就与一件建筑、雕塑在线条处理上的缓慢、流畅及整体的和谐相统一。不朽的美术、音乐与文学,它们统一于人类情感的真诚抒发,因此在美术作品的线条中我们发现了音乐和诗,在音乐和文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或柔曼或悲壮的美妙画面,一笔一画刻画着无穷的美和如诗如画的梦幻。在博雅斋,我对自己进行了初步的较完整的美学教育,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去年休假时,得知博雅斋在文化古街又开了一家新店,就骑自行车去欣赏名家名作。高雅的音乐、清幽的檀香……使我又找到了曾经的感觉:宁静、没有杂念,只有墨的清香。
看来,我和博雅斋有着续不完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