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写生就是丢弃文化
中国画家早在五代就有了写生这个概念,它不同于西方对物象的直接描绘,而是画家依靠观察、记忆、认识、理解、感悟等来概括描绘心中形象的文化综合知识的掌握过程。“写”在中国文化里颇受重视,古人赋予了它许多含意,其中写本身有绘画的意思,但更多是倾诉、抒发等含义(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如写思、写意、写念、写志、写神、写忧等等,它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动词“写”。同样“生”也有丰富内涵:生活、生动、生命、生灵、生存、生生不息。所以写生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创作过程,且写生最注重的是观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走近、聆听、认知、理解、融入等等是“生”的过程。然后形成特定的审美趋向,通过“写”来表达、物化,这是吸收我国民族文化,并将其渗透到作品中的必由之路。写生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可以写生。身边的、周围的、熟悉的、陌生的、室内的、室外的以及人文现象、自然景观等等,而且写生要动用所有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才会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作品才会有灵魂。写生应是自觉、自愿的,因为它是感受文化的需要,是创作的一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你不去感同身受,不去融入其中,不去被其浸润,作品便没有这个民族这个地域这个时代的气息。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逻辑思维,抽象也同样遵循着审美规律,同样具有色彩、线条、块面的形式美。所以,抽象的画面更注重内涵,同样不能脱离写生,不能脱离文化,即便你追求脱离现实,用抽象符号反映所谓纯精神的东西,可精神一旦没有文化滋养,那也无异成无水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