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副刊

诗情画意栖贤山

  栖贤山是古锺陵(进贤)地方的第一文化名山,有千余年的历史。栖贤山位于进贤县锺陵乡下万村南边,山南边的河道叫润溪,东边是烟波浩渺的杨坊湖。那湖光山色成一体的气象啊,风景还真是优美。

  栖贤山和润溪,号称“进(贤)余(干)东(乡)三县”,“洪(州)饶(州)抚(州)三府”交界的所在。往昔陶渊明《桃花源记》画中的美景今天仿佛还在,倘若问及“今是何世”,得到的回应绝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毕竟时过境迁,换了人间。然非常有趣的“呀个哩,我个哩,给个哩”三县三府方言,犹如古风,越千年而丝毫未改。这就是承载着诗情的栖贤山,让古人诗意般地栖居在润溪河的流风遗韵。真真诗情画意,颇可回味。

  栖贤山名号的由来,全得以唐代大诗人戴叔伦。戴叔伦做完了官,求道于斯,渔樵耕读,自食其力,又疏竣河港,还置明经堂,诗书教化,令人敬重,让锺陵(进贤)黎民,看着原本只长白术、乌药、黄荆子等中药材的小天台山(栖贤山原名),缘于戴公隐居添物增德而更名为栖贤山也。戴叔伦或许如此成就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故而后来的朱熹、罗必元,再后来的金廷璧、黄汝亨、汤显祖等一批诗人雅士,千百年连环接踵而往的追慕,渐成“栖贤八景”,曰“农郊晚唱”、“僧寺晨鐘”、“茶圃春云”、“书台夜月”、“笔峰耸翠”、“带水送青”、“寒沙泊雁”、“暖谷鸣莺”。这图画般的“栖贤八景”,只要身临其境,不管今天我们感觉与否,却仿佛都能意味,他们不是由戴叔伦的诗情而来么!

  栖贤山的诗情,滋润着日后五代南唐至宋初的“董巨”南方山水画派。栖贤山是画家董源的故乡。董氏家族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宁静地生活了1000多年。那所谓的“潇湘图”左侧画面围网捕鱼的情景,分明就是栖贤山下润溪港三四十年前的“敲网”收获。我是昔日润溪水系养育的少年,不仅熟悉而且亲身经历过那样的场面。画意诗情,于我犹为亲切。1998年盛夏的那场洪水,将栖贤山港东董家村的老屋冲涮得东倒西歪,2000年“移民建镇”,董家村全体搬迁至三公里外的九龙。不知什么原因,董家新村的人还是难离故土,氏族只要有人谢世,一定回归在栖贤山的董氏圹塚地。前日在栖贤山润溪港边,我见证那一幕的当儿,回忆旧时“敲网捕鱼”的画意场景,心头也不免有些惆怅。

  栖贤山的春天,来了又走,走了还来。美的发现,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记得多少回了,每每当我带着一伙一伙的诗人画家,踩着时令的节气,户外远足探寻诗情画意时,往往流连栖贤山……

  注:小文中“锺”与“鐘”两个字,以示区别简化为“钟”的两层不同的意思。


美术报 副刊 00021 诗情画意栖贤山 2013-05-04 2980698 2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